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作者】 闫 宾

【机构】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它主导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是学生学习、探究活动存在的主要环境。新课改要求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学评价的重点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就要针对以上各个方面,根据评价目标收集定量与定性方面的信息进行量与质的分析,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评价对象作出最终的价值判断。对此,我认为在课堂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目标要系统、准确。
  制定评价的目标要从宏观上找准方向,然后再考虑实施的细节问题,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大纲,吃透教材内容,认真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然后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验证其可行性,最终构成合理的评价目标系统。
  我认为评价目标系统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教学大纲对教学要求越来越细致,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立能力评价系统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统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非智力因素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因素也应成为评价目标系统的重要组陈部分。
  2.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并进行相应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这些评价都应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全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而全过程不应仅仅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操作,还应包括家庭作业、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显然,全过程的评价更加全面,也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2)提问、演示、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演示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提问与演示,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结果的表现要科学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比如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这些做法都可以打破以往评价结果的单一性,对学生产生好的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让评价更加合理、科学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