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 轶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好英语教学工作,这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共同话题。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法一直偏重知识性灌输,忽略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现状 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实践
一、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活动仅以教材、教师、教室为重心,教师没有担负起扮演社区型、开放型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偏重于书本知识,教师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教授、讲解封闭型的“一言堂”模式,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以至于学生的笔头“功夫”甚为了得,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但口语表达却相形见绌,从而导致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出现。
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对策思考。
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 在教学不妨做一些小游戏,如:看动作猜句子和单词等或是用英语介绍身边的事物,可以说说自己,谈谈家庭,讲讲自己喜爱的文具,小动物及自己感兴趣的消息,从要求说一、二句到后来要求说十句以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节课前要预先准备,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
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能仅仅把通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的层次。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练好各种句型,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注意情景对话,不孤立教学单词,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3、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害怕、羞于开口、畏难等是导致他们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消极、被动的主要心理原因。为此,应对其进行适时合理的心理调节,消除心理障碍,引导那些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学生们正确进行英语口语学习。
4、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的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5、运用有效策略,保护学生的口语交际愿望。
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在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往往是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对话的方式,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的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应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错误而不感开口的心理焦虑,是学生经常地不断得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6、口语交际活动要适宜、应景。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更应该重视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设计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当然,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语言水平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口语交际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易的任务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难的任务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1、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语言主要是汉语,只有英语课堂才是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能熟练运用英语课堂用语组织教学,把《大纲》所列日常交际用语用于交际操练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
2、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
课堂时间紧张,那么可以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汇报。初一时,所摄取的语言信息量少,值日报告内容可限于出勤、天气、日期之类的事。随着词汇量的扩大,知识的增多,学生除了完成日常的报告内容外,可在教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承前启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活动,紧扣教材并与其同步进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3、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环境,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性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
4、课外实践活动不可缺少。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合。但英语课堂教学总是有其局限性的,如:课时有限,难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课堂上实践活动和真实的交际活动相距甚远;由于课堂教学的计划学生难得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所以,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实际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的、分阶段、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英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以能力培养为纲,以语言实践为主线,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之,英语口语训练应本着要求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式上由单一到多样,从形象到抽象的原则进行,使学生从敢于开口、易于开口到乐于开口。
关键词:口语教学现状 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实践
一、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活动仅以教材、教师、教室为重心,教师没有担负起扮演社区型、开放型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偏重于书本知识,教师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教授、讲解封闭型的“一言堂”模式,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以至于学生的笔头“功夫”甚为了得,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但口语表达却相形见绌,从而导致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出现。
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对策思考。
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 在教学不妨做一些小游戏,如:看动作猜句子和单词等或是用英语介绍身边的事物,可以说说自己,谈谈家庭,讲讲自己喜爱的文具,小动物及自己感兴趣的消息,从要求说一、二句到后来要求说十句以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节课前要预先准备,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
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能仅仅把通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的层次。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练好各种句型,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注意情景对话,不孤立教学单词,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3、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害怕、羞于开口、畏难等是导致他们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消极、被动的主要心理原因。为此,应对其进行适时合理的心理调节,消除心理障碍,引导那些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学生们正确进行英语口语学习。
4、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的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5、运用有效策略,保护学生的口语交际愿望。
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在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往往是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对话的方式,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的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应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错误而不感开口的心理焦虑,是学生经常地不断得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6、口语交际活动要适宜、应景。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更应该重视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设计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当然,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语言水平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口语交际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易的任务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难的任务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1、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语言主要是汉语,只有英语课堂才是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能熟练运用英语课堂用语组织教学,把《大纲》所列日常交际用语用于交际操练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
2、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
课堂时间紧张,那么可以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汇报。初一时,所摄取的语言信息量少,值日报告内容可限于出勤、天气、日期之类的事。随着词汇量的扩大,知识的增多,学生除了完成日常的报告内容外,可在教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承前启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活动,紧扣教材并与其同步进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3、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环境,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性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
4、课外实践活动不可缺少。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合。但英语课堂教学总是有其局限性的,如:课时有限,难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课堂上实践活动和真实的交际活动相距甚远;由于课堂教学的计划学生难得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所以,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实际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的、分阶段、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英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以能力培养为纲,以语言实践为主线,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之,英语口语训练应本着要求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式上由单一到多样,从形象到抽象的原则进行,使学生从敢于开口、易于开口到乐于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