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低中段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杨旭东

【机构】 甘肃舟曲县坪定学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语文古诗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底中段;古诗教学;探究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绝老师们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达到了一些共识,例如:借助注释理解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味;通过了解作者体会古诗诗意等,而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有一些方法是非常适合低龄学生的性格和知识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方法吧。
  一、怎样促使学生保持有意义学习心向
  根据“接受学习”的理论完整阶段中的第一阶段“习得”一对新知识的接触、认识、理解,如果教师教法不当,学生势必产生消极厌恶情绪。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E .J. Gibson)认为,有机体在开始知觉学习时,其环境中的剌激是未分化的,学习的结果能逐渐对环境刺激进行分化,也就是从外界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髙。知觉的发展是对环境所提供的大量剌激进行练习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儿童好奇心的特点,创造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意境中感知新鲜事物,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悟,并产生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简而言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借助音乐,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陶冶儿童心灵的艺术,同时也是开启儿童智 力的手段,可以用于创造意境美。运用美妙的音乐刺激儿童的听觉,往往可以使儿童产生无限遐想。
  我在教学《相思》一诗时就曾经采用傣族民歌风,同时选用了古钢琴和三弦音色演奏,效果不错。另外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我不仅运用了陶嘉舟先生谱曲的江南民歌旋律,还在电子琴伴奏时采用了古筝和芦笙音色,并大胆采用华尔兹的节奏伴奏,顿时创造出月夜下姑苏城寒山寺的妙不可言的意境。孩子们眼里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和对古诗理解的感动及遐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创造生动意境
  声像合一的多媒体,动画和视频,不仅形象、直现、创造了意境,更激发了儿童积极学习的心向,同时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鹅》的教学中曾设计了一个“曲项向天歌,白 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动画课件:红掌划水,绿水涟漪,清波荡漾。再配上儿歌歌曲,把学生带进那生动的场景中,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说出了诗句的含义。同时老师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课件辅助教学。每位执教者对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学风格也不一样,教学课件可以很好地体现每个老师的教学特色。我认为《小儿垂钓》《追黄蝶》《咏蝉》《江雪》等课文,非常适合用中国山水画面来渲染意境。配以栩栩如生的动画,美妙的意境油然而生。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还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何乐而不为呢?
  二、怎样解决儿童接受能力有限的问题
  1.讲授科学的记忆方法
  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是有意性、主动性正在发展。在儿童入学前,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有所发展,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有所提髙,为他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我们根据“接受学习”阶段中的第二阶段——保持阶段(保持一遗忘一同化),从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可知,我们在教学中紧抓这一规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灵活多变的记忆要求,增强他们记忆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并加强主动性,便可以提髙记忆的效率。教学时讲清楚字、词、句的含义,在巩固阶段中与朗读、听写、背诵、默写相结合,能够提髙短时记忆的质量,减少遗忘。
  2.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
  在“接受学习”理论完整阶段中的第三阶段——再现过程,新的意义从同化原有的概念中分离出来,需要1个内化过程。内化就是把新旧材料的内容,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储存下来,最后分离出来的过程。这时的学习已上升到了一个高的层次。因此,我认为在内化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是讲清楚古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然后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说出来,写出来,甚至画出来。因为小学大多数古诗都是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学生能在自愿作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受到美的熏陶,又锻炼了能力。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古诗的接触学习是处在启蒙开始阶段,千万别作过高的要求,否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学习就不会有兴趣,就不能乐学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