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怡亮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正教育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物理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使命,现就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如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并希望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现就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如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并希望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实验题目由教材而定,结论是已知的,方案制定则是固定套路,实验课成了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步骤、要求进行模仿的过程。实验准备得非常仔细,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和具体问题,从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到过程设计等都做到步骤详实,面面俱到,深怕学生“越雷池半步”。如此实验课学生轻松,教师也不必被学生提问而左右,大家落得清闲,表面上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实验成功率高,但结果却制约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长期以往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提问,勇敢质疑。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新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提几个为什么。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两只小小的半球,为什么几个同学都拉不开?而打开阀门通气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将其拉开,从而导出大气压的存在;烧瓶中的水已烧开,但瓶底的小金鱼为何却安然无恙?通过讲述曹冲称象、“死海不死”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浮力概念等;又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猜想并进行实验。一些同学生活经验丰富,给小烧杯加了一个密封盖,结果水沸腾时温度明显超出100℃,这时可适时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整个课堂也会如实验一样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各抒己见,课堂纪律看似“乱糟糟”,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均被调动起来,他们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在研究,最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加盖后杯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二、诱发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中,当讲到“用吸管喝饮料:是因为饮料在上方大气压的作用下,才进入人的嘴里的,而不是被人吸进嘴里的”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同学疑惑不解,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因为在生活中喝饮料确实是吸了一口之后,我们才喝到饮料的,怎么又解释说饮料不是被吸上来的呢?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我顺势引导学生们动脑琢磨:“既然我们认为饮料被吸上来是因为上方大气压的作用,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从饮料上方的大气压这个角度入手呢,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呢?”这时,马上有同学会想到:“我们可以减小饮料上方的大气压强,往饮料瓶中加水,就能排出上方的空气,直到将瓶灌满为止,然后将瓶口用橡皮塞密闭,再用吸管吸饮料,看能不能将饮料吸上来。”按照学生的思路,我让学生上台实验,当看到饮料真的吸不上来时,同学们很是惊讶,但仍流露出不相信这是事实的表情。为了能让学生们口服心服,我继续引导学生们逆向思考:“刚才我们用减小大气压的办法证明了饮料不是被吸上来的,那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把瓶内饮料上方大气压增大,结果会怎样呢?又该怎样操作呢”?猜测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利用手中的器材开始验证,结果更是令他们大吃一惊:当用吸管往密闭的饮料盒内(饮料未装满)吹气后,嘴唇一离开吸管,饮料就自动地从吸管内流出来。通过这个逆向思维的实验之后,同学们终于豁然开朗:饮料真的不是被“吸”上来的,而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
  三、激发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总是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好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蜡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物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新力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