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研究
【作者】 亢凤华
【机构】 湖北武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展示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态度和技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开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对接的问题,面临着创新不足、特色不够等局限性,因此,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深入的开展。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探索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模式,按项目方案抓工作落实。
一、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特点
社会实践项目化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1]它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拓展和提升, 增强学生创造、组织才能,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并发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使其在不断内化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注重针对性。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是以紧贴服务社会的实际来谋划,围绕学生需求来推进的。通过把“整合项目”作为运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选择与展示感兴趣的项目,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社会实践项目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达到上下互融、优势互补的效果。
2、注重结合性。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围绕思政政治工作设定的目标组织实施系统的项目,从不同视角深入研究项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效链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实践经验、职业探索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为自己拟定目标,积极探索职业机会,“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2]
二、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路径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是探索性、合作性、双向互动的活动,项目的主题要与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按照项目任务,制定计划,搭建平台,开发实施项目,应用实践,这样才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一)项目的开发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政课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强的鲜明特点,这些都是开展项目教学法的重要基础。
1、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考虑,将项目进行分解,与专业有效地对接起来。比如,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史论结合,将近代农民问题和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讨,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可以结合经济学原理,对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进行考察,撰写活动体会或调查报告。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地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发项目。比如,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著作、评价,走访相关人员,通过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形成影像作品或者PPT作品展示。对历史事件关注的学生,可以分成一个小组,访问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形成调查问卷或调查记录,撰写心得体会。
3、学生自主创新社会实践项目,形成社会实践的项目策划书,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切实可行的项目。如一些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班级的团日活动结合,开展主题课外实践活动,如‘弘扬五四精神,做科学发展的大学生’为题开展活动。再比如,对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策划挖掘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经济价值,分析相关数据和热点问题,探究调查中的问题,实行项目管理,组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会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搭建运行平台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是社会实践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需要搭建项目化运作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拓展,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1、建立社会实践项目化教学网络。一要提供相关信息目录,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取相关项目的知识。二要充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和修正,完善项目并提高运作水平。思政教育者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活动主题,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确定实践活动形式。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实践主题安排让学生知晓,使学生能够明确要求,自主选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践任务。
2、建立社会实践项目化基地。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要认真贯彻以育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就需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在学校内部、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市建立系列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在继续深化与原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与学校所在地或者周边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社区、实习实训基地等取得联系,形成相对固定、便于开展活动的思政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实施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是综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行实施涉及面广,涉及到从项目分工合作、活动设计、运行管理各个环节,迫切需要相关运行模式的支持。
1、“专业+特长” 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与学生专业技能相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夯实其专业基础,发挥其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实效性。另外,社会实践活动应按照学生需求设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比如,对于工科的学生而言,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开展,必然推动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社会考察、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使思路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科研+培训”模式
社会实践需要拓展工作思路,将教学科研中的项目化尝试性地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以科研立项的方式组成团队申报。通过前期组织调研策划,可行性报告分析、撰写项目计划书,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寻找学生实践学习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设立出适合学生参与的项目,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完善其个性品质。比如,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高校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研究等项目,都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地参与其中。
学院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立项选题的方向,联系专业指导教师为项目获批团队进行针对性分类指导,并给予团队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团队在按照预定的计划走进社会开展活动的同时,学校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跟踪监督,以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3、“典型+团队”模式
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可以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根据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要求,组成若干个社会实践团队,选取典型代表重点打造,彰显出实践活动的品牌效应,然后通过项目化运作管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团队优势,使实践团队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取得实效。比如,了解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可以到家乡进行社会考察,或是到实践基地调查,形成团队小组;学习历史人物,可以结合影像资料,调查记录,联系思想实际来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老工业基地等,进行假期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自我实践等具体形式。
三、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已悄然兴起,但相对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评价体系是实施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分析社会实践的成效,以及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的“不确定性”,需要对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进行科学数据量化评价,以便为思想政治工作下一步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1、社会实践方案评价。社会实践重点研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对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方案等进行评价,包括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可行性分析、项目模块设置以及相关问题的恰当性作出判断。
2、社会实践运作过程评价。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着重探讨如何对社会实践教学设计、实践设计、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教研组以一个项目为单位组织随堂考查,从项目教学目标、设计、运行过程、效果、学生管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环节了解社会实践活动。
3、学生发展评价。根据社会实践运作对能力和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与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及学生就业岗位系统性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己主动参与和体验社会实践的行为表现,评价自己是否具备独立探究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多元化方式认识社会,完成任务,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熟悉社会,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从而做到了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今日科苑》,2010年第18期。
[2]谭浩 吴晶.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综述[J],新华网,2010-05-26。
作者简介:亢凤华,女,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建、高职教育.
课题基金: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研究》(JB2015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开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对接的问题,面临着创新不足、特色不够等局限性,因此,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深入的开展。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探索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模式,按项目方案抓工作落实。
一、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特点
社会实践项目化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1]它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拓展和提升, 增强学生创造、组织才能,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并发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使其在不断内化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注重针对性。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是以紧贴服务社会的实际来谋划,围绕学生需求来推进的。通过把“整合项目”作为运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选择与展示感兴趣的项目,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社会实践项目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达到上下互融、优势互补的效果。
2、注重结合性。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围绕思政政治工作设定的目标组织实施系统的项目,从不同视角深入研究项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效链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实践经验、职业探索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为自己拟定目标,积极探索职业机会,“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2]
二、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路径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是探索性、合作性、双向互动的活动,项目的主题要与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按照项目任务,制定计划,搭建平台,开发实施项目,应用实践,这样才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一)项目的开发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政课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强的鲜明特点,这些都是开展项目教学法的重要基础。
1、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考虑,将项目进行分解,与专业有效地对接起来。比如,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史论结合,将近代农民问题和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讨,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可以结合经济学原理,对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进行考察,撰写活动体会或调查报告。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地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发项目。比如,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著作、评价,走访相关人员,通过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形成影像作品或者PPT作品展示。对历史事件关注的学生,可以分成一个小组,访问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形成调查问卷或调查记录,撰写心得体会。
3、学生自主创新社会实践项目,形成社会实践的项目策划书,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切实可行的项目。如一些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班级的团日活动结合,开展主题课外实践活动,如‘弘扬五四精神,做科学发展的大学生’为题开展活动。再比如,对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策划挖掘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经济价值,分析相关数据和热点问题,探究调查中的问题,实行项目管理,组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会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搭建运行平台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是社会实践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需要搭建项目化运作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拓展,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1、建立社会实践项目化教学网络。一要提供相关信息目录,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取相关项目的知识。二要充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和修正,完善项目并提高运作水平。思政教育者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活动主题,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确定实践活动形式。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实践主题安排让学生知晓,使学生能够明确要求,自主选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践任务。
2、建立社会实践项目化基地。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要认真贯彻以育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就需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在学校内部、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市建立系列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在继续深化与原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与学校所在地或者周边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社区、实习实训基地等取得联系,形成相对固定、便于开展活动的思政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实施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是综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行实施涉及面广,涉及到从项目分工合作、活动设计、运行管理各个环节,迫切需要相关运行模式的支持。
1、“专业+特长” 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与学生专业技能相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夯实其专业基础,发挥其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实效性。另外,社会实践活动应按照学生需求设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比如,对于工科的学生而言,社会实践项目化的开展,必然推动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社会考察、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使思路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科研+培训”模式
社会实践需要拓展工作思路,将教学科研中的项目化尝试性地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以科研立项的方式组成团队申报。通过前期组织调研策划,可行性报告分析、撰写项目计划书,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寻找学生实践学习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设立出适合学生参与的项目,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完善其个性品质。比如,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高校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研究等项目,都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地参与其中。
学院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立项选题的方向,联系专业指导教师为项目获批团队进行针对性分类指导,并给予团队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团队在按照预定的计划走进社会开展活动的同时,学校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跟踪监督,以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3、“典型+团队”模式
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可以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根据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要求,组成若干个社会实践团队,选取典型代表重点打造,彰显出实践活动的品牌效应,然后通过项目化运作管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团队优势,使实践团队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取得实效。比如,了解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可以到家乡进行社会考察,或是到实践基地调查,形成团队小组;学习历史人物,可以结合影像资料,调查记录,联系思想实际来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老工业基地等,进行假期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自我实践等具体形式。
三、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已悄然兴起,但相对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评价体系是实施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分析社会实践的成效,以及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的“不确定性”,需要对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进行科学数据量化评价,以便为思想政治工作下一步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1、社会实践方案评价。社会实践重点研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对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方案等进行评价,包括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可行性分析、项目模块设置以及相关问题的恰当性作出判断。
2、社会实践运作过程评价。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着重探讨如何对社会实践教学设计、实践设计、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教研组以一个项目为单位组织随堂考查,从项目教学目标、设计、运行过程、效果、学生管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环节了解社会实践活动。
3、学生发展评价。根据社会实践运作对能力和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与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及学生就业岗位系统性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己主动参与和体验社会实践的行为表现,评价自己是否具备独立探究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多元化方式认识社会,完成任务,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熟悉社会,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从而做到了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今日科苑》,2010年第18期。
[2]谭浩 吴晶.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综述[J],新华网,2010-05-26。
作者简介:亢凤华,女,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建、高职教育.
课题基金: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研究》(JB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