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袁红文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发现,我国学校武术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当今武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体育项目的大好形式下,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整且切实可行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通过政策的扶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在武术教学内容、方法、武术理论及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关键词:学校武术 课程体系 现状 对策 
  1.引言
  2015年3月教育部列出七项国家重点扶持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武术被列入其中,并位列第二位,能够入围的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关注度较高的运动,而武术的入围也正说明了国家对本土“自主”项目的重视。另一方面,武术搏击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或许也是国家重点扶持武术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从文化传播上来讲,“功夫”早已是中国的又一个代名词,而用武术的方式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进而喜爱中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国家的重点扶持,目的在于能够让中国武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热爱这个项目。因此武术学科、武术项目如何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武术在学校能否生存、能否得到应有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有立身之地,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重新进行定位思考,这样武术才能在学校这片肥厚的沃土上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的实践重地。
  2.目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开展现状
  2.1武术课程还没有在学校受到足够的重视。
  武术作为课程进入学校已近百年,其发展经受到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教育体质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也经过了几次大的改变,但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重文化、轻体育的风气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少数地区把武术列入中考项目后明显效果就好多了。2009年“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大学开展情况也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喜欢武术这个民族项目,但是对于武术这门课程却提不起热情。当前,部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重复,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由此看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大范围受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
  2.2 武术教材没有完全规划统一,教学内容方法比较单一,形式化太强
  学校体育教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适量的武术内容,而且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功到基本动作再到基础套路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是科学合理的。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学7~9年级)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教材的选用相对杂乱。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武术操、五步拳、少年拳、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长拳类器械套路等内容。近年随着《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推广,长期以来武术教学内容单一老套的格局有所改善。但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单一,不注重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没有结合动作的攻防练习,缺乏武德礼仪等文化的熏陶,直接进入套路教学,武术教学的形式化太强,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武术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2.3武术专业师资匮乏,武术教学效果堪忧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师中,田径和球类项目的师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武术师资就相对不足。中小学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70.8%,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李小果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洛阳市15所中学的88名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教师仅有6人,占6.8%,远远低于田径专业的39%、篮球专业的26%和足球专业的13%。大学武术师资相对较好,以浙江省高校为列,绝大多数高校都备有一名武术教师。武术作为一项技术性强,且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对教师的水平就要求更高,中小学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没有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的情况下是无法直接进行武术教学的。中小学学校武术专业教师的匮乏,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武术的基础教育没有成型,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武术运动,使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名存实亡,没有提升的状态。
  3.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提高学校领导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
  武术现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项目,首先教育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学校领导思想解放,自身也应了解武术有关知识,关心武术大事,充分认识到进行武术教学不仅是很好的身体练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在行动上应配备专业的武术教师,为学校武术教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困难。另外也应对武术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武术教学。
  3.2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整且切实可行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
  武术教育要在学校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整且切实可行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是关键。教育部可以组织全国的武术专家、学者总结过去学校武术推广的经验和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外同类项目学校推广的经验,制定从小学到大学武术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该课程体系应结合武术段位制内容,使学生学习完相应的课程既可参加升级的考试增加荣誉感,又可以提供下一个目标去继续努力。教学内容应遵循由易到难、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固定或拘泥于“口传身授”的传统方法,充分利用趣味、情感、互动、模仿等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组织教学来进行动作传授,使学生在“快乐武术”中接受各种技能的学习。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仅仅看套路作的是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武术蕴含的文化和技击含义的掌握,学生的练习时间、态度等。只有这样,才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使武术在学校真正开展起来,
  3.3增加武术师资,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武术教学整体水平
  武术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加强武术师资力量,尤其是中小学武术师资力量是迫在眉睫的,建议教育部要求各地方的师范学院为本地的中小学培养足够的武术教师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另外,提高现有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是必须经常进行的,提高教师素养途径有:.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建立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其成为体育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解决了武术师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才能有充实的基础,才能实施相应的武术推广及提升计划。
  3.4学校武术教育应突出弘扬中国精神、继承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武术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项目,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项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搏击精华的体育项目。武术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民族优秀文化却渐渐被忽视,更多的年轻人由于受到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影响,武术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没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尤其开展独生子女计划以来,国民体质逐年下降,学生道德礼仪规范缺失。建议在学校武术教育中加强学生道德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礼仪道德的能力,突出弘扬中国精神、继承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3.5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组织各个层面的学校武术竞赛
  中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推广,既能增强青少年体质,又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必须将中小学作为重要阵地。武术段位制在我国推广十多年了,在学校也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学校武术教育必须与武术段位制接轨,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校园武术段位制活动。建议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携手推行段位制,组织各个层面的学校武术竞赛,以此来推动武术在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4.结语
  综观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许多的相关工作,但教育的效果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武术教学没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文轻武,只关心学生文化课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其次,师资配备不足、缺乏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老化等。最后笔者从对武术的认识层面、课程体系、师资、段位制推广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期待着武术的全面改革,使武术真正融入到学校校园,在学校里生根、发展、传承下去,把中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丁传伟,邱洁,王虎。北京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调查〔J〕运动 2012(10):33
  〔2〕《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3):82-89
  〔3〕康戈武等.《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0):62-69
  〔4〕吉洪林等.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91-97
〔5〕颜辉萍等. 江苏省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61-63
  作者简介:袁红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工委,学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