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刘晓莲

【机构】 陕西省神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数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的保证,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养成 方法 培养 习惯 
  完美的数学教学从来都是重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学生时代是最好的,最适宜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时代,是培养学生种种健全心境的时代,是陶冶学生崇高人格最重要时期,抓紧初中时代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能推动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就会成为一种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力量,也是同学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数学素质教育肩负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良好习惯养成,从七年级新生抓起
  不少七年级新生,在小学就养成来许多不良习惯。比如:过多地依赖家长辅导、懒于思考、依赖别人、作业做完要家长检查有无错误、与别人对答案、抄袭别人作业、作业做错不订正,作业敷衍潦草、马虎了事等。针对上述情况,要尽可能早地从七年级新生入学紧抓不放,对于作业不认真做的,教师要把他叫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要求他规范化、工整化、整洁化,并按要求重做一遍,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要常抓不懈,不能放过一个学生,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业必须认真完成。想马虎了事是过不了关的。对于抄袭别人作业的要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抄袭作业的危害性,并责令他们重做。对于喜欢对答案的同学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觉检查答案的准确性的良好习惯。作业做错的要自觉订正,直至会做为止。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防止和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对于不良习惯要坚决纠正。
  二、课前预习习惯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开始布置预习提纲,选择最基础的预习作业,以后过渡到布置预习内容,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做课后练习作业;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假期作业,布置预习下期内容,每节选2-3道预习作业。 
  三、听课习惯学生水平不一,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
  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该练则训练,该讨论则讨论;该动手实验,则动手实验,该回答则回答。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的习惯中要让学生养成: 
  1、会思考: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2、会提问:学生要敢问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不足,从不足中落实基础。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所以不懂的问题,要敢以问同学、问老师。 
  3、会笔记:上课做笔记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 
  4、会提问: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内含0≤d<|r1-r2|,两圆内切0公共切点。若d=0,这两圆重合,与内切矛盾了。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 
  5、会归纳和总结: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总结、归纳。 
  四、作业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统一格式,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准确度,等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吸收,构建知识体系。每节课下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掌握的知识,反思自己掌握知识的学校策略和方法,考试后反思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补救。 
  六、测试习惯
  学校的测试、检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起到评价、诊断、反馈、激励作用。一个单元进行45分钟测试;一章进行两个小时标准化测试,养成良好的检测习惯,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七、检验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这是培养学生检验能力与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从小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知识重要,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方法更加重要。
  数学学习习惯是在后天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个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整洁、清洁、美观的作业书写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制定数学学习计划的习惯,单元小结的习惯,多思多问的习惯,这些都是在后天教学环境影响和教师的教育培养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由于习惯形成的后天性和习惯原型的稳固性,我们教师就要尽早地在初一新生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培养的氛围,对于不良习惯从初一开始狠抓不放,反复矫正,直至改正。
  总之,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都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不懈地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