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生心理辅导浅析
【作者】 袁袁华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学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当今部分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还带着普遍性的感染性,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的过程中,依据高中学生的特点,遵循示范性、活动性、合力性等原则,采用自我调节法、谈话交流法、情境教育法等手段进行辅导和调整。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辅导 方法措施 合作交流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激情;他们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是初升的太阳,是明天的栋梁。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的内部依据,是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以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中生心理辅导原则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时,要充分注意利用高中生多数时间是在校集中的学习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这一群体和集中性优势,遵循示范性、活动性、盒和性等原则。我们在教育与疏导工作中充分注意营创团结、民主、友好、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共同的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与疏导。
1、示范性原则
“学高为师,自正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除家长外的成长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楷模,是榜样。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好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人格和心理的进步,做好学生的导航员,尽量减少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2、活动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动。我们学校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着想,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的锻炼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陶冶学生。而学生在课业的重负下,他们也渴盼有更多的机会锤炼与体现自我,松驰神经。我们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在学生的活动兴趣中去发现总是,解决问题,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3、引导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走向成熟,走向独立,我们在教育与疏导时注意多从下面激励、鞭策、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其自尊心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的、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注意教育与疏导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以便教育与疏导获得最佳效果。
4、合力性原则
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铺导,应该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使心理疏导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其次,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的计划,培训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设置了知心话信箱,安排了学生心理测试,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指导课和课座。
二、对高中生心理辅导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里疏导,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疏导,取得了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
2、谈话交流法
谈话交流法是我们在心里疏导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样的一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其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提高其心理素质,谈话法即可以面对面地谈心,交换意见,也可以以书值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亦可以用电话等工具达到目的。
3、情境教育法
在教学上我们讲“寓教于乐”,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这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对课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写作兴趣小组、美术绘画班、艺术、生物兴趣小组和各科及体育活动小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还配合学校开臀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卡拉OK赛、书画大赛、艺术节、社会调查活动、心理剧表演等等。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自我放松法
放松是一种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调整,改变肌肉紧张,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放松,保持心情愉快的一种方法。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方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一些身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学校中辅导教师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自我放松训练,这对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振奋精神、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放松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指导和暗示。
由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时不是刻意按某种模式来进行,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灵活机动,各方面协调配合,关心支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我人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建华.高中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J].《中国教育报》,2014.05
[2]李官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学》,2012.09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辅导 方法措施 合作交流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激情;他们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是初升的太阳,是明天的栋梁。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的内部依据,是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以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中生心理辅导原则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时,要充分注意利用高中生多数时间是在校集中的学习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这一群体和集中性优势,遵循示范性、活动性、盒和性等原则。我们在教育与疏导工作中充分注意营创团结、民主、友好、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共同的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与疏导。
1、示范性原则
“学高为师,自正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除家长外的成长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楷模,是榜样。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好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人格和心理的进步,做好学生的导航员,尽量减少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2、活动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动。我们学校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着想,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的锻炼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陶冶学生。而学生在课业的重负下,他们也渴盼有更多的机会锤炼与体现自我,松驰神经。我们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在学生的活动兴趣中去发现总是,解决问题,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3、引导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走向成熟,走向独立,我们在教育与疏导时注意多从下面激励、鞭策、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其自尊心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的、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注意教育与疏导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以便教育与疏导获得最佳效果。
4、合力性原则
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铺导,应该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使心理疏导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其次,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的计划,培训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设置了知心话信箱,安排了学生心理测试,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指导课和课座。
二、对高中生心理辅导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里疏导,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疏导,取得了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
2、谈话交流法
谈话交流法是我们在心里疏导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样的一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其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提高其心理素质,谈话法即可以面对面地谈心,交换意见,也可以以书值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亦可以用电话等工具达到目的。
3、情境教育法
在教学上我们讲“寓教于乐”,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这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对课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写作兴趣小组、美术绘画班、艺术、生物兴趣小组和各科及体育活动小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还配合学校开臀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卡拉OK赛、书画大赛、艺术节、社会调查活动、心理剧表演等等。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自我放松法
放松是一种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调整,改变肌肉紧张,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放松,保持心情愉快的一种方法。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方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一些身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学校中辅导教师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自我放松训练,这对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振奋精神、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放松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指导和暗示。
由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时不是刻意按某种模式来进行,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灵活机动,各方面协调配合,关心支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我人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建华.高中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J].《中国教育报》,2014.05
[2]李官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学》,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