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英语创新能力

【作者】 刘 静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学生寻找物品的游戏活动,若只有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能藏物品的地方有限,所能练习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能练习到更多的方位介词和名词,有些同学甚至会到别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又如:学了sports: football、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 等后,我自制了一个调查表: what sport do you like ?分发给每一个学生, 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哪一种运动最受人们的喜爱,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创新实践。研究表明,缺乏社会性交往不仅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抑制了人际互动对学生认知与学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的特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学习活动之一。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学生不分成绩好、中、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始终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 ”句型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照片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争先恐后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操练“I can ….”句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竞赛,比一比谁会得多。学生们就会争抢着说:“I can swim.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舞台,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带动了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乐趣,这样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创新思维。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以旧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时间不留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于是,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语联想活跃;思维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优化教学关系,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唱歌曲《Head and shoulders》时,教师在歌声的伴随下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 think it over. ”。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教师在课堂上多说 “Good!” “Great!” “Excellent!” “You are a clever boy.”等鼓励性的语言。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句子却能给学生以学习新知的信心和动力,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亲其师而重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赞许、认可和关爱后,将促使他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求和欲望,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教师还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注意呵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引导他们去质疑,去探索未知领域。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