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下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漫谈
【作者】 刘彦洁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因此,我们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才能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可靠保障。我们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刻领会新课改积极开放的理论,灵活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以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面对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愿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分享。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娴熟的、高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而且必须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教学行为,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突破学科界限,拓展课堂教学。
突破学科界限是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突破学科界限、门户观念及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学习、吸纳和整合,对信息进行重新规划、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并不断补充、更新,从而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开发、再创造,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我们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同时,我们要立足课堂,拓展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深入探究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已突破了基本的技术层面,信息素养成为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进行教育教学,并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逐步从困惑和问题中寻找对策与出路,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改的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把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探寻继续教育的途径。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立身之本。随着信息技术科学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关注信息技术科学的新发展,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较好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时,我们要不断接受教育。如:外出学习、网络学习、专题讲座、反思性写作、参与式讨论以及校本课题研究等,这是我们获得最好继续学习的途径,还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教师教学心得及作品等,从而踏上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总之,为了更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的需求,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学术水平,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才能让我们进入更高文化层次和提升育人的精神境界。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勇敢迎接挑战,不断地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可靠保障。我们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刻领会新课改积极开放的理论,灵活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以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面对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愿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分享。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娴熟的、高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而且必须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教学行为,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突破学科界限,拓展课堂教学。
突破学科界限是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突破学科界限、门户观念及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学习、吸纳和整合,对信息进行重新规划、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并不断补充、更新,从而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开发、再创造,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我们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同时,我们要立足课堂,拓展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深入探究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已突破了基本的技术层面,信息素养成为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进行教育教学,并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逐步从困惑和问题中寻找对策与出路,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改的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把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探寻继续教育的途径。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立身之本。随着信息技术科学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关注信息技术科学的新发展,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较好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时,我们要不断接受教育。如:外出学习、网络学习、专题讲座、反思性写作、参与式讨论以及校本课题研究等,这是我们获得最好继续学习的途径,还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教师教学心得及作品等,从而踏上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总之,为了更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的需求,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学术水平,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才能让我们进入更高文化层次和提升育人的精神境界。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勇敢迎接挑战,不断地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责任意识,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