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聋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者】 丛爱美
【机构】 山东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就明确规定了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首先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肯定应该是一个劳动者,不进行劳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不可思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不但应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因为认真严肃的劳动经常是艰苦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生活中,劳动课上,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衣服脏了自己洗,每天认真打扫校园、教室卫生等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在劳动课教学中,要注意讲明每次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增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启发学生体验劳动的感受,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认真备课,加强劳动实践的教学。
教师在使用劳动教材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系统地整体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所具有的训练序列优势,使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连续性、渐近性。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劳动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在上课前,要和学生一起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实践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在学习《刷牙》一课时,先了解学生的刷牙情况:知道刷牙用到哪些用具吗,有没有每天刷牙的习惯,刷牙的顺序是怎样的等等。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刷过牙,但他们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在学习时,我首先设置有吸引力的课件,学生从直观有趣的课件中,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习到刷牙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边看边做,边学边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刷牙技巧,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并在练习中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
三、从实际出发,确立本校的兴趣小组。
课外兴趣小组是劳动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到更多本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组合。”
在活动中,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要做到注意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在课外组织多种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烹饪、缝纫、十字绣、理发、剪纸、布帖画、丝网花、科技小制作等。每周二、三、四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固定的兴趣小组教室内活动。这样,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发展。
四、校内外结合,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劳动技术教育是聋生身心全面发展、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劳动教育有助于形成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全面的素质基础。这就要求劳动教育能走入社会,与社会、家庭相联系,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我校在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车站、敬老院等场所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本领。例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时带学生去植树,和他们一起挖坑、种树、浇水,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不易。“重阳节”带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理发,洗衣服、打扫卫生,不仅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的情感,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
五、确定标准,完善劳动课考核办法。
劳动课考核是把握劳动课教学质量,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客观依据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劳动课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劳动课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劳动态度、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劳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劳动表现应写进操作评语,劳动课成绩应记入学生成绩册。”
但考核内容可以因考核人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标准。如考核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就应该由学生家长负责。届时劳动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家务劳动考核表交学生家长填写,表中宜列上学生所学过的家务劳动内容,如铺床、叠被等,每项内容下再分几种情况,如依次分为“经常”、“比较经常”、“偶尔”、“无”等几类,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家务劳动表现在表中打“√”。这样,劳动课就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当前有些学生在学校劳动表现很积极,如扫地、拖地等不怕脏、不怕累,虽然是同样的活而家里却视为爸爸、妈妈、奶奶的事,自己绝对不肯干。因此,让家庭甚至社会参与一定的劳动课内容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地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节劳动课,几次活动或一时一事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有计划的艰苦严格的历练。因此,我们在劳动课教学中,要以知难而进的精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当做一项重要的课题下苦功夫来抓好。
一、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在劳动课教学中,要注意讲明每次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增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启发学生体验劳动的感受,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认真备课,加强劳动实践的教学。
教师在使用劳动教材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系统地整体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所具有的训练序列优势,使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连续性、渐近性。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劳动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在上课前,要和学生一起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实践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在学习《刷牙》一课时,先了解学生的刷牙情况:知道刷牙用到哪些用具吗,有没有每天刷牙的习惯,刷牙的顺序是怎样的等等。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刷过牙,但他们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在学习时,我首先设置有吸引力的课件,学生从直观有趣的课件中,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习到刷牙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边看边做,边学边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刷牙技巧,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并在练习中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
三、从实际出发,确立本校的兴趣小组。
课外兴趣小组是劳动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到更多本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组合。”
在活动中,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要做到注意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在课外组织多种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烹饪、缝纫、十字绣、理发、剪纸、布帖画、丝网花、科技小制作等。每周二、三、四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固定的兴趣小组教室内活动。这样,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发展。
四、校内外结合,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劳动技术教育是聋生身心全面发展、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劳动教育有助于形成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全面的素质基础。这就要求劳动教育能走入社会,与社会、家庭相联系,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我校在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车站、敬老院等场所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本领。例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时带学生去植树,和他们一起挖坑、种树、浇水,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不易。“重阳节”带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理发,洗衣服、打扫卫生,不仅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的情感,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
五、确定标准,完善劳动课考核办法。
劳动课考核是把握劳动课教学质量,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客观依据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劳动课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劳动课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劳动态度、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劳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劳动表现应写进操作评语,劳动课成绩应记入学生成绩册。”
但考核内容可以因考核人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标准。如考核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就应该由学生家长负责。届时劳动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家务劳动考核表交学生家长填写,表中宜列上学生所学过的家务劳动内容,如铺床、叠被等,每项内容下再分几种情况,如依次分为“经常”、“比较经常”、“偶尔”、“无”等几类,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家务劳动表现在表中打“√”。这样,劳动课就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当前有些学生在学校劳动表现很积极,如扫地、拖地等不怕脏、不怕累,虽然是同样的活而家里却视为爸爸、妈妈、奶奶的事,自己绝对不肯干。因此,让家庭甚至社会参与一定的劳动课内容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地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节劳动课,几次活动或一时一事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有计划的艰苦严格的历练。因此,我们在劳动课教学中,要以知难而进的精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当做一项重要的课题下苦功夫来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