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乡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如何思变

【作者】 马 立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人以各乡镇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为研究主体,以对体育教育教学高度关注的心态,来探求乡镇普高体育教学的优质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经过多次的乡镇学校体育教学合作交流、探讨和研课,且加之以数次各校学生的民调,以及自己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当前,地处乡镇的各普高(甚至是城区的重点高中)的高中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根据青岛市近几年的学生健康体质抽测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质的健康不容乐观。抽测的现状如此,高中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学练质量更令人堪忧。鉴于以上事实的不同程度的存在,让我有了进一步思考的理由空间。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体育教育教学中是哪一个重要环节出现了问题?是体育教师的主导不够高效?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挖掘出来?是教与学的互动严重脱节?还是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呢?......在这诸多问题的拷问之后,经过本人的实际调查探究,得出较为真实客观的几个论点,且研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其现状的诸多因素。即以教研合作和校校交流的主体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为乡镇普通高中体育工作蓬勃的发展,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进程增加前行的动力和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乡镇普高 教学模式 群体现状 体育教学 
  主要探究的问题:
  作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培养出的人才, 不论是乡镇和城区,都应该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姿态,全力应对人生中各类诸多的磨练和历练。主动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全身心的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加强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并在学练过程中能够温故而知新,不断创造,勇于实践。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素质得以提升的基石。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乡镇普通高中的体育课中正上演着怎样的一幕呢?大部分乡镇普通高中里,依旧重演着“一节课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的模式呈现完全自由状态。在这里的课堂上,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生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在校园中任意游荡,有打篮球的,有踢足球的......在大多数师生眼里体育课这是一种常态,体育教学的多数环节都可以省略,什么技能和学练都给抛到九霄云外,大部分同学总是这样认为,体育课是副科,因为高考不考体育。针对以上诸多的体育教学现象,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在伤痛中深刻反思着......我本以为体育学科的设置是必要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年轻的生命,在体育教学这个课堂上肆意挥霍。长此以往,国家以何立于世界之强,民族以何增强之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个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的强壮,更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策略和方式方法:
  一、彻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
  1.1现实存在的所谓体育教育教学,已经严重阻碍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的有效发展。作为专职体育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痛定思痛,和优质学校、高水平学校学习,逐步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有效教学。
  1.2教师仅仅是把理论和技能单一的传授给学生(甚至是没有传授),而学生只好凭借现有的有限接受能力去认知和学练,这样长期造成老师教不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存在,教与学的重要教学过程严重脱节,直接造成体育教学的主导和主体随意性逐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为主要任务,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因此,主动有效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及反思课堂,不断改进,有效解决课堂中的不足,助力教学的高效改革创新。
  二、拓展教育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方法和基本手段,探求创新的教学模式。
  2.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因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着力构建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紧密结合的优质课堂结构。有效扩展教育教学思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放羊式”教学,主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运用启发和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中的学练群体,通过结合体育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练主体表现在对目标任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上,且会用主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2.2加强教学反思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环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教学后的总结、评价和反思,可以针对教学各个进行探究、质疑和改进。教学反思越做到精细化,对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改进大有益处。因此,每次课后的反思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常态。
  三、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营造快乐学练和体验成功并存的课堂气氛。
  3.1由于地处乡镇,学校的体育配置并不很好,加上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度较低,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应该主动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所需,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现状实行分层教学,精心辅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体育项目的学练,采用多元化的练习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相关的体育游戏,不断激发学生群体热爱运动、喜欢体育的热情。
  3.2由于现在的高中生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体育基本技能和健康意识的基础较差,对体育的接受能力也不好,在这种境况之下,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学练补习过去的知识,以激发学生最低的求知欲。让学生群体的体育意识逐渐加强,把运动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堂里。
  四、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情境,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主体的重要地位。
  4.1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学生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教师应该善于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并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体现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2、陈惠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学科研,2012.
  3、田金存。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4、《体育教学》2016年,第一期,第二期。
  5、《学校体育》2016年,第一期。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