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建历史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作者】 高 燕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似乎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兴趣激发
对于创建高效课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个人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更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认真扎实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深入细致的理解,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梳理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对教材知识细节的处理考虑清楚,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衔接要自然流畅,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当。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处理重难点,更要充分备学生。对教师而言,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才能避免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二、规范科学的导学达标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学科,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给学生什么都讲,让学生什么都掌握,否则就会冲淡主题,学生学起来就会抓不住重点。要想创建历史高效课堂,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时,除了记忆必要的知识外,主要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抒发不同见解,使学生在质疑的活跃状态中记忆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其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技能,如确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效率和质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为了加强对教材正文的学习和理解,教材中配有很多历史资料,如图片、史料、数据、歌曲、名言诗词、逸闻趣事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知识面,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历史。老师在组织教学时,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重要元素,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因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以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还要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推理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萌发创新意识,提高历史课的学习效率。有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教学只有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激情,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四、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思维类型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分层教学是适合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的进行分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知识丰富的学生上台讲解,中等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作相应的补充,重点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少呵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课堂提问。充分利用分层教学不仅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的高效的练习和作业设置,科学合理的练习与作业是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标下的教学中的练习和作业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设置。作业布置与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分层练习能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凸现出来,及时予以指导,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及时反馈总结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延伸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并不意味着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要对照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流程,及时反思每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自我跨越,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实践、完善,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寿德.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10
[2]贾晓冬.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兴趣激发
对于创建高效课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个人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更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认真扎实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深入细致的理解,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梳理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对教材知识细节的处理考虑清楚,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衔接要自然流畅,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当。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处理重难点,更要充分备学生。对教师而言,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才能避免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二、规范科学的导学达标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学科,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给学生什么都讲,让学生什么都掌握,否则就会冲淡主题,学生学起来就会抓不住重点。要想创建历史高效课堂,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时,除了记忆必要的知识外,主要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抒发不同见解,使学生在质疑的活跃状态中记忆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其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技能,如确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效率和质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为了加强对教材正文的学习和理解,教材中配有很多历史资料,如图片、史料、数据、歌曲、名言诗词、逸闻趣事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知识面,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历史。老师在组织教学时,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重要元素,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因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以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还要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推理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萌发创新意识,提高历史课的学习效率。有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教学只有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激情,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四、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思维类型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分层教学是适合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的进行分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知识丰富的学生上台讲解,中等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作相应的补充,重点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少呵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课堂提问。充分利用分层教学不仅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的高效的练习和作业设置,科学合理的练习与作业是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标下的教学中的练习和作业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设置。作业布置与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分层练习能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凸现出来,及时予以指导,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及时反馈总结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延伸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并不意味着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要对照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流程,及时反思每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自我跨越,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实践、完善,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寿德.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10
[2]贾晓冬.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