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美学鉴赏指导
【作者】 艾顺明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学指导,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把美学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与拓展,因为任何一篇课文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文本,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美学鉴赏
随着中央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文化素养的养成和延伸的教育越来越彰显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由此可见,美学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学教育,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把美学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最佳手段,更是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最佳途径。
一、注意英语阅读教学中文章的比拟和联想的妙用。比拟与联想密不可分。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它可以使人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广远,从而引发审美情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对英语文章中的关键处加以特别留意。一般意义上的联想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只是运用比拟手法将抽象的意识活动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而已。
二、注意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共性指事物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个性是指事物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个性与共性原本属于哲学范畴,但在不同语言的转译过程中又往往显得格外突出。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材中(特别是阅读教材)的多数英文文章在对题材、形象、意境、情调方面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因而我们在对于情境和语式的翻译讲解时不能一味带有浓重的东方特征。比如说一些欧化语式(欧化语序),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该“另起炉灶”,因此要求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既突出英语语式的特点,又讲明汉语的习惯。如:个性——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共性——Business before pleasure(“工作在先,享乐在后”或“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三、注意欣赏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诗意美、含蓄美和对称美。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应当懂得欣赏文章中和汉语文章同样具备的诗意美、含蓄美和对称美。但凡我们推荐给学生们的英语文章,多是记叙文、散文或者随笔,其间不乏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而这种诗意并非刻意追求,夸饰雕琢,而是自然形成的淡淡的“味道”,靠我们去品,去体会。这一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我们总是在说,中国语言最讲究含蓄婉约美。其实,英语同样如此。教师要通过实例告诉学生,一个民族的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而英语中委婉、含蓄的使用,是其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而言,英语中的委婉语就是含蓄美的最直接体现。英语中的对称美主要表现在英语成语的对称美,包括相同词的对称、同义词性的对称、反义词的对称、同类词的对称等几种情况。例如以介词、连词、动词或名词为“对称轴”对称“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味;意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其中有关体态语言的一些对称成语,确实能让人领会到对称美在英语中的体现。以连词and 为"对称轴"的非完全对称,以形容词性词组居多。通过两个或多个形容词的重叠来强化形容词的特征。一对反义词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可以是名词的对称,也可以是副词或动词的对称。如有个活动不论刮风下雨都要照常进行,在汉语中叫“风雨无阻”,在英语中为rain or shine,二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英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为成语排列的对称美,还表现为韵语的对称美。韵语的对称分为首韵对称和尾韵对称两种形式,它们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构成语音重叠的成语。对仗工整,词句,押韵,语言精炼,表意透切的谚语或俗语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使人念念不忘,受用终生。例如:A snow year, 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Easy come, easy go(来也匆匆,去也匆匆)、Far from eye, far from heart(眼不见,心不烦)、Learn not and know not(不学无术)等等。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氛围的和谐美。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本着审美教育、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个人兴趣和整个集体的和谐教育之间有着许多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古人云:“知人心者,方能激心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必须探明达到最优理解的知识结构化的问题”。他的观点启示我们,任何学科主要要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态度和方法。英语学科活动性强,有趣的活动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对于提高课堂和谐气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所谓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这和我们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有着相同之处。在发现法理论中,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他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的。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那就是“发现教学”。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教学’所包含的,与其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那里发生’的事情的过程,不如说是他们发现他们自己头脑里的想法的过程。”当然,“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与拓展,因为任何一篇课文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文本,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对包含在文章中的美学特性甚至技巧,都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感化学生们的身心,都可以在一点一滴中教育和培养学生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气质、情感和态度。因此可以说,对于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素养的积淀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美学鉴赏
随着中央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文化素养的养成和延伸的教育越来越彰显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由此可见,美学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学教育,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把美学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最佳手段,更是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最佳途径。
一、注意英语阅读教学中文章的比拟和联想的妙用。比拟与联想密不可分。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它可以使人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广远,从而引发审美情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对英语文章中的关键处加以特别留意。一般意义上的联想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只是运用比拟手法将抽象的意识活动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而已。
二、注意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共性指事物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个性是指事物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个性与共性原本属于哲学范畴,但在不同语言的转译过程中又往往显得格外突出。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材中(特别是阅读教材)的多数英文文章在对题材、形象、意境、情调方面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因而我们在对于情境和语式的翻译讲解时不能一味带有浓重的东方特征。比如说一些欧化语式(欧化语序),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该“另起炉灶”,因此要求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既突出英语语式的特点,又讲明汉语的习惯。如:个性——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共性——Business before pleasure(“工作在先,享乐在后”或“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三、注意欣赏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诗意美、含蓄美和对称美。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应当懂得欣赏文章中和汉语文章同样具备的诗意美、含蓄美和对称美。但凡我们推荐给学生们的英语文章,多是记叙文、散文或者随笔,其间不乏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而这种诗意并非刻意追求,夸饰雕琢,而是自然形成的淡淡的“味道”,靠我们去品,去体会。这一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我们总是在说,中国语言最讲究含蓄婉约美。其实,英语同样如此。教师要通过实例告诉学生,一个民族的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而英语中委婉、含蓄的使用,是其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而言,英语中的委婉语就是含蓄美的最直接体现。英语中的对称美主要表现在英语成语的对称美,包括相同词的对称、同义词性的对称、反义词的对称、同类词的对称等几种情况。例如以介词、连词、动词或名词为“对称轴”对称“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味;意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其中有关体态语言的一些对称成语,确实能让人领会到对称美在英语中的体现。以连词and 为"对称轴"的非完全对称,以形容词性词组居多。通过两个或多个形容词的重叠来强化形容词的特征。一对反义词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可以是名词的对称,也可以是副词或动词的对称。如有个活动不论刮风下雨都要照常进行,在汉语中叫“风雨无阻”,在英语中为rain or shine,二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英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为成语排列的对称美,还表现为韵语的对称美。韵语的对称分为首韵对称和尾韵对称两种形式,它们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构成语音重叠的成语。对仗工整,词句,押韵,语言精炼,表意透切的谚语或俗语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使人念念不忘,受用终生。例如:A snow year, 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Easy come, easy go(来也匆匆,去也匆匆)、Far from eye, far from heart(眼不见,心不烦)、Learn not and know not(不学无术)等等。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氛围的和谐美。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本着审美教育、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个人兴趣和整个集体的和谐教育之间有着许多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古人云:“知人心者,方能激心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必须探明达到最优理解的知识结构化的问题”。他的观点启示我们,任何学科主要要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态度和方法。英语学科活动性强,有趣的活动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对于提高课堂和谐气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所谓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这和我们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有着相同之处。在发现法理论中,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他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的。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那就是“发现教学”。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教学’所包含的,与其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那里发生’的事情的过程,不如说是他们发现他们自己头脑里的想法的过程。”当然,“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与拓展,因为任何一篇课文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文本,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对包含在文章中的美学特性甚至技巧,都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感化学生们的身心,都可以在一点一滴中教育和培养学生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气质、情感和态度。因此可以说,对于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素养的积淀具有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