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怎样提高高中化学学习兴趣

【作者】 孙明确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是教师教好书的毕生追求,兴趣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巩固和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积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兴趣;激发;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具有积极地学习态度,学习就会变得主动。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促进角色转换。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许多教师尤其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工作中沉湎于经验甚至程序化的教学,不太愿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而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以书本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案为本的弊端。虽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于被接受的地位,哪有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在作怪。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教师应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抛弃题海操练,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发展转变为学生能动地规划自身的发展,从强化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总的来说,作为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如下变化:(1)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4)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二、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教师课堂巧导入,引起兴趣
  1.以日常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接受起来亲切自然,并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Na2CO3的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它的俗称苏打、纯碱、口碱、天然碱……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它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平时超市里卖的苏打水比普通水对人体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2.用实验导入课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而高中化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例如魔棒生烟、黑面包实验、火柴遇水点燃等等。所以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导入是高中化学课堂创设情境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实验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的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
  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