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化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索

【作者】 向 志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知识,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审美创造活动,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谐发展,实现自身人格和形象的美化,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美育渗透 与时俱进 科学素养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美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即通过对化学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意识和修养。这是一个体现情感性、突出形象性、给学生思维以自由性的过程。
  一、化学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人材。
  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很多专家认为美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认为园丁式或综合式的现代教育,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轻松、自由、美好、和谐的环境,学生们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大量创造“有用的”和“美好的”事物的机会,本质上是一种美育。所以现代化教育呼唤美育。
  2、有利于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真谛。
  有一位获得国际中学生化学奥赛金牌的学生说,最先把他引入化学殿堂的,是初三制取氢气的实验。那时刚接触化学的他,怀着最好奇的心情走进化学实验室,最先接触到的实验装置之一,是神奇美妙的启普发生器。它那优美的造型,给人以对称、和谐的形式美的启示;它那简单的结构和巧妙的设计,给人以导真、求善、至美的创造美的启迪;它那晶莹的质地和便于观察的特点,使他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动感美。他感到化学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他从此怀着极大的兴趣,在化学世界里遨游,勤奋的钻研。凡内容和形式都符合科学美的知识总结,学生总是很喜欢,并且记得牢,这恐怕是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和审美想象的缘故,因为化学学习需要激情与热情。
  3、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健全思维结构。
  美育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审美的直觉性、审美的情感性、审美的愉悦性。一切审美都是从直觉开始,这是审美的基本特点。此特点与化学教学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相当吻合。在实验中观察与思考,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所以“以鲜明生动的形象为手段”的化学美教育,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化学审美教育既提倡“以真启美”,也提倡“以美启真”。化学所揭示的“真”呈现为理性,主要以抽象思维形式表现为概念、判断、推理等;化学美所揭示的“美”。呈现为感性,主要以形象思维形式表现为美感直觉、形象等。二者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
  4、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造能力。
  美激发创造。化学中具有简洁、对称、统一、新奇等审美特征,化学不能完全离开形象思维,化学有时也要借助想象,所以化学创造离不开化学审美。化学美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化学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因为化学美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美,而且还包括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美。导真的过程和方法会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无穷。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化学学科本身的美育优势,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例如讲到物质的结构时,通过物质的空间结构的造型,让学生赏心悦目,从而发现化学物质的结构美。
  再如学习“石灰岩的形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溶洞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或通过影像资料观看其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景观的感受,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当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之美。在色彩变化的瞬间,使学生悦目清新,从而激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向往与追求,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诱导其刻苦学习、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2、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
  科学品德是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之一,它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作风)四个子要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化学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每年都有多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工产品问世,其中不少产品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优美的图案和造型,柔和的色彩、精美的花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3、以化学工艺为基础,发展感受美的能力。
  许多化工生产的工艺管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技巧,蕴含着布局巧妙的工艺美,流程的设计、仪器及设备的组装会给人一种有序、匀称、和谐的美感,对这些设备及流程的探讨会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愿望。例如:对仪器的装配规则“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讲解及组装的演示,使学生从有序和对称中感到一种协调美。从结构模型、直观教具的观察中感受到造型美,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对美的体验,学会审美、求美、爱美。
  4、渗透化学实验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学技术延长了人类的双手,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正如通过化学实验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俄国著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所说,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就是化学实验。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对完美的追求。通过化学实验,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热爱科学的理想,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教学实践及许多调查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艳丽的色彩、奇特的气味及其它奇特现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一旦保持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总之,化学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处处都蕴含着美育,处处都存在美育的轨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现美、创造美、感知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习、成长;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审美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敬文.化学美育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2013.10
  [2]杨登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美育的方法初探[J].《中小学教育》,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