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从曹禺到赖声川:研究戏剧的变与不变

【作者】 张成林

【机构】 山东省即墨市柳腔剧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于戏剧创作的创新需要,在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对曹禺跟赖声川的戏剧特质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主要在分析曹禺到赖声川戏剧创作不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戏剧的变与不变。主要是:戏剧特征的变与不变,戏剧结构的变与不变。
  关键字:曹禺;赖声川;变;不变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即墨柳腔剧团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加强了市镇村三级戏剧创作队伍的素质建设,其中,在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戏剧创作理论学习和研讨期间的相互参照,以及分析曹禺跟赖声川的戏剧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一致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不一致的创作者人生经历,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作方式的关键成因,曹禺到赖声川二人的作品差异的根本原因亦然。
  这期间,我们非常认可的是:曹禺足以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戏剧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赖声川足以作为当代华语剧坛上的传奇人物,具有非常高的票房成绩,同时还存在非常显著的艺术影响[1]。而在多人参与的广泛的分析对比中,我们还认可,曹禺到赖声川他们的作品实质上是各自时代的人文特质以及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同时还从侧面展示着其自身不一致的文化素养以及个性气质。而对照分析曹禺、赖声川,我们还可以从根本上发现时代背景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创作个性、创作方法的不一致之处,同时还可以发现两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成功艺术基因的情况[2]。因此,我们坚持认为,这对当今的戏剧创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戏剧的变与不变
  1、关于戏剧特征的变与不变
  即墨柳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发扬光大即墨柳腔,近年来,我们分析了诸多先贤的创作历程,认真研究了戏剧特征的变与不变。在曹禺那个时代的整个文化结构中,文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文学跟戏剧之间存在的联系则非常的紧密,视剧作家本人为文学家,同时文学家的地位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这部分文学家创作出作品的时候,其首要的形态是期刊的文字发表,在经历完上述阶段之后再进入再创造这一阶段。当然,在这一时期,人们欣赏戏剧的评价标准偏向文学化,这样一来直接促使其实现文学戏剧的发达化。而赖声川的时代,赖声川在柏克莱大学完成了五年戏剧理论以及剧场实践的戏剧教育,因此他比较了解西方传统戏剧创作方法。期间,他还观摩了荷兰导演雪云.史卓克集体即兴创作戏剧演出。同时还亲自体验了集体即兴创作[3],并且其善于将集体即兴创作方法有效的运用到戏剧创作过程中。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矛盾,所以在戏剧创作过程中,赖声川使用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试剂。这期间,他积极提倡使用参与者相互实现思想安全的撞击以及交流,完成文化质地的检测,完成文化关怀的塑造,进一步完成社会文化的塑造。也正因为如此,赖声川的创作形式可以促使作品逐渐的切入社会、凝聚人心。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颇值当今的戏剧创作工作者借鉴。
  综上,曹禺的戏剧能够实现剧场的独立,是一种纯文学的案头作品,实现读者的阅读以及研究,导致其光彩持续下去。而赖声川的戏剧跟曹禺的戏剧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剧场演出的原生态性,如果不使用演出的形式,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展示出作品的样貌与奥妙之处[4]。
  2、关于戏剧结构的变与不变
  我们即墨柳腔剧团的专家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注意到,就戏剧结构的变与不变方面,在曹禺的戏剧主要为封闭的空间形式,在围绕几个人的基础上实现关系的冲突以及矛盾的计划,之后完成命运终局的推进。例如:《日出》、《雷雨》、《原野》等。而赖声川的戏剧则与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戏剧行动以及其成长的过程很少使用单线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并置多条情节内容,促使其叠屋架楼一般置入一个戏中。例如:《暗恋桃花源》、《西游记》、《回头是彼岸》等。对此,我们即墨柳腔剧团还结合即墨柳腔的特点,进一步开展了深入学习和对比,深感获益匪浅,并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为自身的柳腔创作增添了活力。
  毋庸置疑,戏剧结构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展示创作者的世界观。相比曹禺而言,赖声川结构思维跟其反应出来的世界观样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分析总体精神指向得到,后现代戏剧侧重于强调多元化以及去中心化发展趋势,脱离了传统艺术的和谐意义的明确等,其重点强调以及关注的是无序状态的展示以及多元共生状态的展示。所以,其跟传统戏剧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缺乏清晰明确的意义内涵,其标准可以允许多种多样阐释存在,侧重强调的则为意义上存在的不确定性[5]。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让戏剧创作者自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关键的一课。为此,我们即墨柳腔剧团正在努力探讨更多的途径来实现这一愿望。
  三、结束语
  曹禺到赖声川,主要在时代环境的变换以及创作者个性的转变方面完成戏剧变的投射,戏剧不变责任主要由戏剧本身的特性来投射。戏剧最为显著的本质就是综合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包容万象的趋势,同时,戏剧具有非常显著的文化标本性质,所以,一个时代背景会对戏剧的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同时,戏剧创作对目前人的实际存在状态完成进一步的探索分析,需要从根本上将其本性保持住,在发展的过程中,戏剧创作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同时也不会因为存在某一具体困境导致戏剧受到限制,同时也不会在一个特定的风尚中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最后逐渐受到影响,进而沦落为整个文化格局中毫无作用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傅谨.百年中国戏剧的变与不变[N].解放日报,2011-11-13008.
  [2]孙浩.三十年辽宁戏剧的变与不变[N].辽宁日报,2008-12-08005.
  [3]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4]周泉.元戏剧的起源、意象和结构[J].文艺研究,2010,10:82-90.
  [5]金桦.朝鲜族戏剧剧作家李光洙戏剧创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