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我想这样“陪伴”

【作者】 陈迎春

【机构】 定远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学习让我们明确教育职责,坚定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些努力,探究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老师 家长 陪伴孩子 成长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既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提出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格建全的人,以人为本,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可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安徽省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老师远程全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主题培训的一段视频中,于丹老师说到: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陪伴成长,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个老师能做的最好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学科,不是知识,而是一批特殊的正在成长的孩子,无论他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在他生命的形成过程中由老师相伴,这个角色起什么作用,比教给他任何知识都重要,所以我觉得一个做老师的,首先要被他们接受,作为他们的朋友,然后陪伴他一路的青春成长。在陪伴学生成长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努力。
  ⒈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一个学生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被家长打了,他们会反省自己,是自己哪儿做错了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价值原则。做事形成的行为依据,都是老师、爸妈怎么说,成人在他的心目中是完美无缺的,是权威。这时他的行为标准、价值原则都是成人给他的,认为父母是不会错的。同样这件事,到了初中二年级时,家长若打他,他会怎么想呢:我没错,你打我是不对的,过去对我好都是假的,现在开始打我了吧。他认为成人也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凡人。因为这时孩子已到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点是什么呢?他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原则,开始偏离成人的标准,向同伴群体看齐,为了取悦同伴,让同伴佩服自己,他会不惜抗拒老师和父母的命令。可见,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阶段的孩子,教育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教育若不能建立在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能会起阻碍的作用。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把学科知识作为一种手段和载体,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能力提升,尊重每一个儿童在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等方面发展的独特性。
  ⒉孩子会朝着你信任的方向努力。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变成我们期望的那样。如果你一遍一遍地训斥孩子他们的房间总是又脏又乱,那么他们会真的相信自己的房间就要又脏又乱。如果你不断地反复强调他们不擅长数学,那么他们就会给自己贴上数学差生的标签,而且可能会因此讨厌这个学科。如果你告诉他,说他们都被宠坏了,他们也会这样认为。 
  周弘老师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中,针对一个家长的提问:“我女儿写作业很慢,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怎么办?”他回答:想要孩子快,不说孩子慢,你越讲他慢他越慢,在孩子动作快的时候就进行表扬,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反而逐渐少。
  在学校里,当学生们对着我乐呵呵地打招呼时,我总会微笑地说:“你好!你早!”。后来我就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很多孩子主动地对我打招呼。老师像一面镜子,学生会从你对他的回应来决定对你的态度,感应你是否希望他这样,这种行为是否受肯定。孩子们会看着我们学习,会努力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所以我们要善于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告诉他们,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避免在脑海里给孩子帖上任何负面标签。这将会对他们的习惯、人格和看待自己的观点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⒊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确保所营造的环境是适当的,对学生设定的预期是合理的,并努力成为学生充满激情与能量的榜样。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中体会到学习的巨大乐趣,并让他们拥有渴求知识的欲望。
  在我们学校,每学期确定一天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为使家长走进校园,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校的文化氛围,努力让课堂呈现出学生每天所经历的样子,并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家长愿意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参与,确保家长得到充分体验,即使孩子上体育课,家长也要参加。近年来,很多家长主动要求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珍惜与孩子一起在课堂中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陪伴中,让每位家长知道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在做什么,一起讨论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同时也提醒家长:作为父母,你所做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在家里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如果你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能够自信面对,那么你的孩子也会以此为榜样。如果你表现得很挫败,厌倦不已,没有耐心,那么可想对你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家校联盟,共同营造了学生爱上的学习氛围。
  ⒋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逼着孩子撒谎。
  不知老师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家长,明明是他们的孩子撒了谎,他们却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甚至会说:我了解我的孩子,他不可能撒这样的谎。真是这样吗?孩子其实是会撒谎的。当他们被逼得无路可走,他们可以说得信誓旦旦。家长要求越苛刻,他们的孩子就越可能用说谎来逃避面对现实,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撒谎,受到的惩罚会很严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时,家长会转向学生,问道:“这是真的吗?”这种做法完全是在削弱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我告诉家长事情的真相后,如果他们说“我就知道”,然后拽着孩子就走,可以确定这孩子肯定有好受的了。然而,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会坐在那里,希望从孩子那里听到整个情况,接着希望我找几个其他在场的孩子来证明,这样他们可能听到孩子们对整个情况的说明。比较一下,家长怎样的态度让孩子不易撒谎。
  很多时候,在请家长前,老师已经了解在场的其它学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证实了事实。而当家长来时,由于家长的粗暴,或对孩子的过分袒护、自以为是。学生为做好一个乖孩子,被吓的改口原先的事实,结果,他不仅对他的父母撒谎,还因事情的负面影响对老师也开始说谎。家长如此对待孩子的犯事,以至于会伤害了你的孩子,影响了孩子良好品质地形成。
  孩子总希望把自己的成功展示给老师、家长,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关注,那就让我们及时地出现在成功者的面前吧,因为我们的笑对孩子很重要,分享孩子的成功更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让我们和家长一起携起手来,充满期望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作者简介:陈迎春,定远县实验小学任教,本科学历,中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