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职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
【作者】 蒋道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中职生的学习倦怠情绪越显突出, 中职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中职生对待学习负面的态度,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中职生的学习倦怠也给职教工作者带来系列难题。
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 倦怠
一、中职生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
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在其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上分别有所表现。在认知上表现为视学习为苦差事,害怕吃苦,想到学习,心理上就会产生疲惫感;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莫名的烦躁,整天六神无主、无精打采;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信念丧失,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整天萎靡不振;在行为上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注意听讲,不想做笔记,看其他书刊或睡觉;课后很少去图书馆,不爱看书、抄袭作业,甚至想放弃学业。
二、中职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原因。
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发展,为保证中职招生的生源,现在的中职招生,是分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生指每年的4-5月份将初中立志读中职校和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一部分学生提前分流到中职学校就读,秋季招生是指初中学生在参加升学考试后,在被普通高中(重高、一般普高、次一点的普高)录取后,剩下的迫于无奈,才于9月份时选择就读职高。这样一来,就读职高的学生中至少有70%属于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据了解而这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差可以追溯到小学四年级开始。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倦怠的历史工龄已经有5-6年的时间了。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历史原因,要迅速进入各专业课学习,还很难适应,而中职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又不能拉下,不能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加之他们理解能力较差,久而久之,开始逃课厌学,从而达到放弃学业。
(二)家庭教育缺失
据调查了解,就读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来源农村和城镇的打工族,这些学生的家长一方面本身就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二是自身思想观念的问题,一种情况是认为读不读书,一样能打工挣钱;另一种情况是,寄托在子女身上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即小学时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毕业考个好一点的初中,初中毕业时考一个重点或一般点的普高,结果一次次都是失望,所以这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就读职高纯属于让其子女混时间和年龄,一旦其子女提出不读书了,也就完成了自己哺育子女读书的责任了。这样的家长行为无形中更滋生了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
(三)社会原因
一是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确实达到了让全部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学校系统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但在一部分家长及学生心理却认为是政府“要我读书”,而不是我要读书。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校教师在对待这部分学生时更是纠结,稍不甚学生就会弃学,而学校则会安排老师到学生家中请学生回校读书。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不违反大的纪律的情况下,就会放任学生,学生学不学习就无关紧要了。二是近年来关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负面报道特别多,而对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的纠结却无人报道,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我们当地曾经就有这种情况,一个平时认真负责的老师,因全班学生成绩考差了,就全班批评教育学生,同时兼有变相体罚的措施,结果有两个学生家长把这事告到县教育局去了,结果该教师被下放到偏远村小任教。像这样的情况,使在许多教师心理滋生了这样的心理及行为:对违纪或不愿认真学习的学生,说服教育行不通时则采取放弃,在不违反大纪律或法律的情况下任由学生。
(四)专业困境,学习兴趣减退
有相当部分中职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转专业学习,不得不继续自己所学专业,于是,陷入了“专业困境”,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学习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五)中职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因特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疾病——网络成瘾,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致使学业荒废、情绪低落甚至自杀。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DA)是指在无物质成瘾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调查显示,在校中职生成为上网的主体,其网络成瘾与学业的冲突日益明显。另外,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也存在着有密切的关系。
三、中职生学校倦怠给中职学校带来的系列问题
随着中职生学习倦怠情绪越显突出,给中职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带来系列难题,如学生流失、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安全等。如何应对也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要消除中职生学习倦怠,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共同帮助、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奋斗目标,并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个积极的对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 倦怠
一、中职生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
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在其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上分别有所表现。在认知上表现为视学习为苦差事,害怕吃苦,想到学习,心理上就会产生疲惫感;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莫名的烦躁,整天六神无主、无精打采;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信念丧失,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整天萎靡不振;在行为上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注意听讲,不想做笔记,看其他书刊或睡觉;课后很少去图书馆,不爱看书、抄袭作业,甚至想放弃学业。
二、中职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原因。
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发展,为保证中职招生的生源,现在的中职招生,是分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生指每年的4-5月份将初中立志读中职校和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一部分学生提前分流到中职学校就读,秋季招生是指初中学生在参加升学考试后,在被普通高中(重高、一般普高、次一点的普高)录取后,剩下的迫于无奈,才于9月份时选择就读职高。这样一来,就读职高的学生中至少有70%属于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据了解而这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差可以追溯到小学四年级开始。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倦怠的历史工龄已经有5-6年的时间了。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历史原因,要迅速进入各专业课学习,还很难适应,而中职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又不能拉下,不能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加之他们理解能力较差,久而久之,开始逃课厌学,从而达到放弃学业。
(二)家庭教育缺失
据调查了解,就读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来源农村和城镇的打工族,这些学生的家长一方面本身就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二是自身思想观念的问题,一种情况是认为读不读书,一样能打工挣钱;另一种情况是,寄托在子女身上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即小学时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毕业考个好一点的初中,初中毕业时考一个重点或一般点的普高,结果一次次都是失望,所以这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就读职高纯属于让其子女混时间和年龄,一旦其子女提出不读书了,也就完成了自己哺育子女读书的责任了。这样的家长行为无形中更滋生了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
(三)社会原因
一是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确实达到了让全部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学校系统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但在一部分家长及学生心理却认为是政府“要我读书”,而不是我要读书。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校教师在对待这部分学生时更是纠结,稍不甚学生就会弃学,而学校则会安排老师到学生家中请学生回校读书。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不违反大的纪律的情况下,就会放任学生,学生学不学习就无关紧要了。二是近年来关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负面报道特别多,而对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的纠结却无人报道,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我们当地曾经就有这种情况,一个平时认真负责的老师,因全班学生成绩考差了,就全班批评教育学生,同时兼有变相体罚的措施,结果有两个学生家长把这事告到县教育局去了,结果该教师被下放到偏远村小任教。像这样的情况,使在许多教师心理滋生了这样的心理及行为:对违纪或不愿认真学习的学生,说服教育行不通时则采取放弃,在不违反大纪律或法律的情况下任由学生。
(四)专业困境,学习兴趣减退
有相当部分中职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转专业学习,不得不继续自己所学专业,于是,陷入了“专业困境”,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学习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五)中职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因特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疾病——网络成瘾,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致使学业荒废、情绪低落甚至自杀。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DA)是指在无物质成瘾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调查显示,在校中职生成为上网的主体,其网络成瘾与学业的冲突日益明显。另外,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也存在着有密切的关系。
三、中职生学校倦怠给中职学校带来的系列问题
随着中职生学习倦怠情绪越显突出,给中职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带来系列难题,如学生流失、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安全等。如何应对也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要消除中职生学习倦怠,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共同帮助、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奋斗目标,并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个积极的对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