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索管理智慧,发展和谐教育
【作者】 赵洪林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高坪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难以想象一所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不融洽、问题矛盾凸现的学校能够和谐地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探索管理智慧,发展和谐教育。
“和谐”的本质,是引导人们学会合作共存,实现互利共赢。“和谐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这一现实出发,调控诸多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的系统理论。从宏观上看,它包含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从微观层面上看,和谐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对于一位学校管理者来说,最宝贵的就是管理学校要有一种教育的眼光,也就是教育的智慧,学校领导应该具有和谐的领导艺术。《非权力领导艺术》这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领导的本质就是非权力领导。”领导力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激励人们跟随着领导,而不是服从领导。校长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理性地思考问题,去洞察历史、社会、文化和人的本性。都说我们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培养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校长,用自己的思想去教育下一代,而不能像动物一样以物质去驯服。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培养一种理性的品格——一种服膺真理的性格,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品质。
校长要领导学校开展和谐教育,必须具有正直的人品、开阔的眼光和有效的管理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这些品格的和谐统一,才能充满智慧,才能成为具有和谐领导艺术的校长。为了探索管理的智慧,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者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学校文化的营造。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文化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内涵发展注重的是学校文化的营造。
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我们坚持校务公开、民主办学,确立依靠教职员工办学的信念,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的作用,坚持学校重大事项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和经过教代会审议的制度。发扬民主的目的是理顺干群关系和健全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让教职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汲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科学知识的精华,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技能。学校非常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以学习求发展,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一种职业习惯、工作方式与创新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一种迫切的自我需求,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学校注意引导教师将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反思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将“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构建的重点。
三、构建和谐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共同度过的最集中、最多的时间,课堂教学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与否。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参与者、研究者、学习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因此,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这个原则进行。教师应将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而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其次,课堂和谐还表现在教学民主上。课堂教学不应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更不应把教学方法简单地理解成教师教和学生学,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选择权,特别要允许将学生的思想、观点、问题展示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的地方。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表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第三,关注教学生态和谐平衡。特别要注意教学方式结构的和谐平衡、教和学的和谐平衡以及课堂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和谐平衡,努力营造一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优教与学生的优学、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结合,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课堂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基础,师生民主平等是课堂和谐的关键。
四、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要想真正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首先必须要具有教学民主思想,只有教师有了教学民主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才能够发展成为真正的人。民主不仅是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人的需要。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的人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没有民主化的教育就不可能造就具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新人。通过教学思想民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主动化、教学要求层次化、教学过程情感化,是切实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探索,一切“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不是整天应付着上级的检查,整天把学生分数贴在教室的墙角,而是一个有灵魂人物的学校、一个有特色的学校、一个让学子喜欢读书的学校,一个让教师成长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深受老师的青睐,深受社会的赞誉!
“和谐”的本质,是引导人们学会合作共存,实现互利共赢。“和谐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这一现实出发,调控诸多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的系统理论。从宏观上看,它包含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从微观层面上看,和谐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对于一位学校管理者来说,最宝贵的就是管理学校要有一种教育的眼光,也就是教育的智慧,学校领导应该具有和谐的领导艺术。《非权力领导艺术》这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领导的本质就是非权力领导。”领导力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激励人们跟随着领导,而不是服从领导。校长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理性地思考问题,去洞察历史、社会、文化和人的本性。都说我们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培养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校长,用自己的思想去教育下一代,而不能像动物一样以物质去驯服。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培养一种理性的品格——一种服膺真理的性格,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品质。
校长要领导学校开展和谐教育,必须具有正直的人品、开阔的眼光和有效的管理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这些品格的和谐统一,才能充满智慧,才能成为具有和谐领导艺术的校长。为了探索管理的智慧,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者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学校文化的营造。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文化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内涵发展注重的是学校文化的营造。
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我们坚持校务公开、民主办学,确立依靠教职员工办学的信念,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的作用,坚持学校重大事项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和经过教代会审议的制度。发扬民主的目的是理顺干群关系和健全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让教职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汲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科学知识的精华,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技能。学校非常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以学习求发展,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一种职业习惯、工作方式与创新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一种迫切的自我需求,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学校注意引导教师将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反思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将“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构建的重点。
三、构建和谐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共同度过的最集中、最多的时间,课堂教学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与否。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参与者、研究者、学习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因此,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这个原则进行。教师应将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而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其次,课堂和谐还表现在教学民主上。课堂教学不应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更不应把教学方法简单地理解成教师教和学生学,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选择权,特别要允许将学生的思想、观点、问题展示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的地方。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表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第三,关注教学生态和谐平衡。特别要注意教学方式结构的和谐平衡、教和学的和谐平衡以及课堂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和谐平衡,努力营造一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优教与学生的优学、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结合,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课堂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基础,师生民主平等是课堂和谐的关键。
四、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要想真正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首先必须要具有教学民主思想,只有教师有了教学民主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才能够发展成为真正的人。民主不仅是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人的需要。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的人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没有民主化的教育就不可能造就具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新人。通过教学思想民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主动化、教学要求层次化、教学过程情感化,是切实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探索,一切“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不是整天应付着上级的检查,整天把学生分数贴在教室的墙角,而是一个有灵魂人物的学校、一个有特色的学校、一个让学子喜欢读书的学校,一个让教师成长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深受老师的青睐,深受社会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