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话式教学法在英语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应用

【作者】 孟庆萍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对于培养新一代外语水平、开展国际交往、促进交流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更应该重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在多年英语教学中认识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生成。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对话式最能体现师生互动为主体,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这个要求,首先是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现代外语水平,掌握教学理论,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包括听力、笔试和口试能力,去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在“乐学”中逐步做到“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进入优良的成绩行列。
  二、对话式的创新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
  在英语教学创新中,需要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制定出抓住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首先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转变,由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答转变。努力使师生互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得到实现。通过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个体,面向民主、面向时代,在体现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教学中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第二册Unit 17,要求学生掌握must,mustn‘t的用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法:同学们,请用must ,mustn’t 造句。然后学生纷纷说出句子,老师一句一句地订正。这样的一堂课既没有生机,又没有创新意识。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效果明显不同。首先我问同学们到过哪些公共场所,同学们立即说出许多地方:Cinema, Bus station, library等等,然后启发同学们互相问答: A: Why do you go there ? B: I want to see a film . A: What must you do in the cinema ? B: I must be quiet . A: What mustn‘t you do then? B: I mustn’t make a noise .这样引来了许多同学的参与,并且越来越激烈,对话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What must we do for peace ? Why must we learn English ? 等等,甚至当堂直接上网了解各国人民呼唤和平的情景、英语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们各抒己见,用英语讨论国际形势、和平相处、民主兴旺、科技救国等。这堂课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研的创新精神,达到了面向全体、面向民主、面向时代的教学目的。总之,构建对话式英语教学,应以主体教学为核心,体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造成“我想学”的氛围。在确定层次目标,造成“我要学”,并且引导学生探究“我会学”的优良教学模式。
  三、对话式教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英语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构建主导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学习,室外学习和家庭学习。强调通过对话,采用“呈现目标——探索引导-——自主实现——矫正强化”四步程序充实完善知识结构及其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角色创新的塑造者,应掌握对话式教学的发展性、情感性和多样性原则。即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习个体的动态发展的全程,所应采取的对话方式。现阶段初中学生学习英语他们的基础和态度存在着各自不同,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例如刚从小学踏进初中校门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产生了好奇心理,但其基础存在差异。我对本班46 位学生的调查表明: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的有27 人,有兴趣的13 人,一般兴趣的有6 人,都在兴趣行列,不过是程度的差异。而46 位学生中在小学阶段学过英语的有24 人,占50.2 % ,偶尔学过的3人,占6.5 %,没有学过的19 人,占43.3 %.这就要求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实施大纲要求的目标和所运用一种或多种学习手段,以及教师的优化教学策略方法。并且随着教学的深化,各年级的要求同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的程度,及时提出新目标,增多对话方式。如初一我们采取优良层次、及格层次两个层面提出目标,始于兴趣,具有内发性,逐步养成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和生己对话的习惯。在初二、初三段强调重于活动,终于感悟,具有独特性,采取了生——境,生——机等多种形式的对话的发展。当然,两种方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品德等方面发展和教材内容交替使用。这种教学效果很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现举例说明:在第二册Unit 5中,我提出:How do you feel if you stay in a house for a long time ?让学生想象那种失去自由的痛苦后,再提出: 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Why or why not ? What should we do for our friends —— animals ? 让学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再呈现网上有关怎样保护动物、保护全球的资料,鼓励学生讨论怎样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学习。
  总之,对话式体现了平等民主,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互动性,更好地促进合作、沟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好奇心,能满足学生好奇探索的愿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技能,体验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