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者】 钱治宇

【机构】 甘肃省华亭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应用型劳动者,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需要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建设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1.“双师型”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发展方向。
  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可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中职教育,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较为薄弱
  在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30多年,随着学生的快速增长,中职学校的师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从非师范院校引进一些专业课教师,他们在师德师风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感,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有的专业课教师在认识和观念上转变不够,重视理论教学,忽略操作技能训练。有些学校由于缺少实训设施或者实训设施落后,很少或者不进行实训教学,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受到了削弱,专业实训操作明显不足。
  3.“双师型”教师管理与考核体系滞后
  由于各个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起步不一,多数学校缺少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考核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从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书育人理念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不管是学校中层领导,还是普通的教职工都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校长主任要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师德师风教育考核一票否决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凡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问题的教职工,在各类评优选先和职称晋升推荐中不予以考虑。另外,学校每年要在教师、工勤、管理岗位中评选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师德事迹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起到“标兵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2.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中职学校要制定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以中青年专业课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让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对专业课教师实行“派出去、引进来”的措施。一方面安排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社会实践,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里招聘一些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对专业课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进行指导,使教师和学生对企业的技术要求、行为规范有所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更有利于学校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转化。
  3.积极开展“产学研”开发,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为了适应中职学校的发展,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让专业课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研制、开发、安装教学实训设施,这不仅可以给学校节约资金,而且可以加强学校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和继续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和实践操作能力。
  4.重视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与实践操作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严格按专业设置标准开足开齐课程,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生产实践、专业课技能竞赛等途径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鼓励教师参加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5.转变中职学校教师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中职学校要对“双师型”教师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和考核,由专门处室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量化,每学期进行兑现奖罚,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另外,对中职教师职称评审的推荐,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不但要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要考核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评审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邬国全,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职教论坛,2007(2下)。
  2、谈晓明,“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人大版),2007(2)。
  3、周洪升,实施校企“双向挂职”突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中国农村教育》2007第5期。
  作者简介:钱治宇,男,生于1973年4月15日,1998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在甘肃省华亭县职业教育中心工作。曾先后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有数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教学刊物上发表,主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