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利用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 韦 晓
【机构】 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完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而非流于形式,是摆在众人面前的首要难题,而要想真正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在对“校本课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校本课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课堂
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然而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校本课程更加注重人文资源、特色文化的融入,但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
2 校本课程概述
2.1校本课程的概念
提及校本课程我们认为就是以教师为主题,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有力依托,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2校本课程的意义分析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高考的必然要求。随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有了自主命题的权利,高考为语文试卷特色化更加鲜明,湖南省近三年的命题中,越来越注重与湖湘文化特色的结合,北京的高考卷中也给出了《天坛之美》的阅读材料和“北京的符号”的特色考题,四川省的高考试卷中更是因为对巴蜀文化内涵的忽略而遭受指责。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考题的变化,势必要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3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策略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去,真正开发出科学化、合理化的语文教材,并能加以恰当应用,为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其次,注重当地人文资源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随时随处都能看到一些颇具特色的人文资源。那么,对于学校而言,能否真正将当地的人文资源合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尤为重要。
我们以炎帝文化的教学为例,因为年代相对久远,学生很难真正提起兴趣,但是如果能够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融入进去的话,可能上述状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转化。
另外,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历史等,也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滕王阁序》的教学的时候,再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仿照王勃的《滕王阁序》,来写我们学校校庆的盛况。
不仅是炎帝文化这样严肃的人文资源可以进入语文课堂,就是我们天天讲的方言土语也是很好的资源。我们在进行戏剧文学单元的教学时,都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其中《三块钱国币》的语言和剧情都比较幽默,因此在表演时每班都要求排演两种版本,即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从表演的效果看,株洲方言版的比普通话版的要生动得多。
再次,将校园文化资源渗透在教学中。每一所学校都有她固有的校园文化资源。诸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我们学校也在此方面作了比较大的努力。如将学校的建筑和道路命名,建设文化碑林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校园文化资源,也应该是校本课程的内容,也能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应。
最后,将社会资源也可以渗透在教学中。学校是社会的学校,她不是孤立的,也不应该是封闭的。因此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可以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校本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有目的地了解、研究社会的很好途径,而研究性学习也是可以从课堂来引发的。
例如,我们在教完老舍先生的《茶馆》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的作业:将老舍笔下的旧时代茶馆和现代的茶馆进行比较研究。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效果很好。他们能从茶馆老板的经营目的和理念,从茶馆的装修格局,从茶馆的功能和茶客的活动内容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还有现代茶楼的大量照片资料,其中有些是非正常拍摄的。他们发现现代茶楼大多装修豪华,大都有包厢;虽然并没有发现“勿谈国事”的警示,但基本上都不谈国事,专攻麻将、扑克和纸牌;虽然没有了宋恩子这样的特务,也没有刘麻子这样的社会败类,但也看不到常四爷这样的男儿。所以他们认为现代茶楼就退化成仅仅是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这一种功能了,自然也引起了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深深的思考。尽管学生的某些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但这种活动本身的意义已经很重大了,可以说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站在课堂上的一线教师,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本土,立足实际,既注重开发,更注重利用,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之路,将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有一段极其漫长的路要走。要想真正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师不仅仅要树立先进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了解并掌握校本课程的内涵,进而共同努力,实现对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杜松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2,14.
[2] 黄宏锦.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1.
[3] 黄晖.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4] 吴祥山. 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0.
[5] 张丽辉.对新课程下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1,06.
[6] 匡乃光,张向阳.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课堂
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然而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校本课程更加注重人文资源、特色文化的融入,但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
2 校本课程概述
2.1校本课程的概念
提及校本课程我们认为就是以教师为主题,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有力依托,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2校本课程的意义分析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高考的必然要求。随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有了自主命题的权利,高考为语文试卷特色化更加鲜明,湖南省近三年的命题中,越来越注重与湖湘文化特色的结合,北京的高考卷中也给出了《天坛之美》的阅读材料和“北京的符号”的特色考题,四川省的高考试卷中更是因为对巴蜀文化内涵的忽略而遭受指责。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考题的变化,势必要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3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策略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去,真正开发出科学化、合理化的语文教材,并能加以恰当应用,为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其次,注重当地人文资源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随时随处都能看到一些颇具特色的人文资源。那么,对于学校而言,能否真正将当地的人文资源合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尤为重要。
我们以炎帝文化的教学为例,因为年代相对久远,学生很难真正提起兴趣,但是如果能够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融入进去的话,可能上述状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转化。
另外,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历史等,也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滕王阁序》的教学的时候,再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仿照王勃的《滕王阁序》,来写我们学校校庆的盛况。
不仅是炎帝文化这样严肃的人文资源可以进入语文课堂,就是我们天天讲的方言土语也是很好的资源。我们在进行戏剧文学单元的教学时,都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其中《三块钱国币》的语言和剧情都比较幽默,因此在表演时每班都要求排演两种版本,即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从表演的效果看,株洲方言版的比普通话版的要生动得多。
再次,将校园文化资源渗透在教学中。每一所学校都有她固有的校园文化资源。诸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我们学校也在此方面作了比较大的努力。如将学校的建筑和道路命名,建设文化碑林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校园文化资源,也应该是校本课程的内容,也能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应。
最后,将社会资源也可以渗透在教学中。学校是社会的学校,她不是孤立的,也不应该是封闭的。因此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可以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校本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有目的地了解、研究社会的很好途径,而研究性学习也是可以从课堂来引发的。
例如,我们在教完老舍先生的《茶馆》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的作业:将老舍笔下的旧时代茶馆和现代的茶馆进行比较研究。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效果很好。他们能从茶馆老板的经营目的和理念,从茶馆的装修格局,从茶馆的功能和茶客的活动内容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还有现代茶楼的大量照片资料,其中有些是非正常拍摄的。他们发现现代茶楼大多装修豪华,大都有包厢;虽然并没有发现“勿谈国事”的警示,但基本上都不谈国事,专攻麻将、扑克和纸牌;虽然没有了宋恩子这样的特务,也没有刘麻子这样的社会败类,但也看不到常四爷这样的男儿。所以他们认为现代茶楼就退化成仅仅是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这一种功能了,自然也引起了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深深的思考。尽管学生的某些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但这种活动本身的意义已经很重大了,可以说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站在课堂上的一线教师,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本土,立足实际,既注重开发,更注重利用,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之路,将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有一段极其漫长的路要走。要想真正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师不仅仅要树立先进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了解并掌握校本课程的内涵,进而共同努力,实现对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杜松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2,14.
[2] 黄宏锦.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1.
[3] 黄晖.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4] 吴祥山. 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0.
[5] 张丽辉.对新课程下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1,06.
[6] 匡乃光,张向阳.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