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当代国际社会》教学设计——关于课堂导入和总结的课改攻坚实践探究
【作者】 王 伟
【机构】 海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面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新生态和当前教育诉求规律以人为本的新常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深化课改也势在必行。为了探讨课堂导入对于持久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课堂总结对于整体把握知识反思课堂的重要作用,集中展示课改的成果效果,现结合《当代国际社会》复习一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家社会》,即“国际关系”这个主体。提到国际关系,我想到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上联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请问下联是?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关心呢?最近我们的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从国内看,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从国际看,美国大选、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7周年庆典、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班长黄枫怡来播报近期她搜集到的国际热点——投影展示并分享
政治方面,2015年中国将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围绕着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个时间节点,各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问题的博弈将非常微妙。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维护和改革上,同样有争夺话语权、创制权和共同领导权的问题。因此,作为21世纪以来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其目的就是为了唤醒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真爱,表明我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经济方面,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5月7日,习近平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习近平是纳扎尔巴耶夫再次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后,首位访哈的外国领导人。哈萨克斯坦媒体称,这表明哈中关系进入“史上最密切时期”。而习近平此次访哈可视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之旅,将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
文化方面,2015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将揭牌。尼泊尔、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数个中国文化中心未来也将尽快揭牌。目前,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数个中国文化中心的选址调研已完成。海外商业演出方面,广西南宁市艺术剧院排演的舞剧《逐梦天涯》将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演出。中演民乐演奏团将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聆听中国》迎春音乐会。
军事方面,3月13日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紧急召见缅甸驻华大使,就缅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死伤提出严正交涉。刘振民指出,缅甸军队同缅北果敢地区有关武装团体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交火,酿成缅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中方无辜平民死伤事件。中方对此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向中方通报结果,严惩肇事者,妥为处理善后事宜,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中缅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掌声响起,我们的班长很有外交部发言人的风范。那么,2015年,中国外交又有哪些重要的看点呢,请看一个视频《2015中国外交有四大看点》。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本单元主要围绕国际关系展开,通过学生播报、视频播报国际热点,一方面可以开门见山的聚焦课堂,引入主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通过播报和视频,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和地位也越来越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习近平主席的脚步,去领略一些习主席的外交风采,并从中感悟他的外交智慧。
先看一幅图片,猜猜看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参加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1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开展南北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探究: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解读上述讲话内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权国家相关内容,重点把握“主权国家”这样一个知识范围,可以从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等角度分析。
感悟答案:
①在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们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平等权;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体现了独立权。
③主权国家还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知识点拨: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平等权
2.我国高度重视中国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管辖权
3.我国政府公开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自卫权
4.自主的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独立权
5.2015年2月27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表明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再看一幅图片,猜猜看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出席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2:
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所以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惠及多国。
——摘自5月7-12日,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讲话。
探究:运用“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使沿线多国受益的政治生活依据?
感悟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图片赏析:
——北京雁栖湖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与韩日国家领导人握手
运用政治生活术语表述两幅图片中习近平主席的表情。
知识点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暖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在国际社会中,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走出误区:自编“国际关系”易错点
如:1.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竞争、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5.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再看一幅图片,同样猜猜看这是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出席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3: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中国虽然是个大块头,但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人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当今世界的潮流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人民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
---摘自2014.11.23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参加G20集团第九次峰会时,发表的精彩演讲
探究:运用“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演讲中体现的政治智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交政策相关内容,重点把握“外交政策”这样一个知识范围,可以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4个基本点等角度分析。
感悟答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国提出要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发展,也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主张和平,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动摇,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宗旨。
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虽然是个大块头,但一直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知识点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大块头: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走出误区:自编“我国外交政策”的易错点
如:1.我国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与结盟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5.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准则
【设计意图】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知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合作探究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知识内化的重要抓手。本环节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活动形式,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设置三个热点探究,分别进行知识碰撞、知识点拨、知识巩固,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 体系建构:
【设计意图】
本环节我把它称之为知识的回归和沉淀。如同空洞的说教打动不了学生,漫无目的无休止的探究终究会浇灭学生的热情。知识小结、体系建构、回归课本,引领学生打包知识,放进背囊,继续前行。构建完整的课堂,享受知识的盛宴。
四. 拓展延伸:
当代中学生为维护国家利益可以做些什么?
①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为今后增强国家实力贡献自己的微力量。
【设计意图】
一堂好课,不仅要激起知识碰撞的涟漪,还要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反观现实思考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抽象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提炼升华,追思拷问,我能做什么?是一个意味深远的课题。
【专家点评】
这节课,是一堂很好的研究课,实验课。充分地探讨了课堂导入对于持久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课堂总结对于整体把握知识反思课堂的重要作用,集中展示了课改的预期效果,具有很好的课堂示范作用。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3.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用最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以自己的教学来诠释课改的理念,相得益彰。
——点评人:徐桂芳、陈美、俞勇进等组内老师
作者简介:王伟(1985.5 男 汉族 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工作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家社会》,即“国际关系”这个主体。提到国际关系,我想到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上联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请问下联是?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关心呢?最近我们的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从国内看,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从国际看,美国大选、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7周年庆典、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班长黄枫怡来播报近期她搜集到的国际热点——投影展示并分享
政治方面,2015年中国将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围绕着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个时间节点,各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问题的博弈将非常微妙。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维护和改革上,同样有争夺话语权、创制权和共同领导权的问题。因此,作为21世纪以来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其目的就是为了唤醒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真爱,表明我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经济方面,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5月7日,习近平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习近平是纳扎尔巴耶夫再次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后,首位访哈的外国领导人。哈萨克斯坦媒体称,这表明哈中关系进入“史上最密切时期”。而习近平此次访哈可视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之旅,将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
文化方面,2015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将揭牌。尼泊尔、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数个中国文化中心未来也将尽快揭牌。目前,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数个中国文化中心的选址调研已完成。海外商业演出方面,广西南宁市艺术剧院排演的舞剧《逐梦天涯》将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演出。中演民乐演奏团将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聆听中国》迎春音乐会。
军事方面,3月13日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紧急召见缅甸驻华大使,就缅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死伤提出严正交涉。刘振民指出,缅甸军队同缅北果敢地区有关武装团体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交火,酿成缅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中方无辜平民死伤事件。中方对此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向中方通报结果,严惩肇事者,妥为处理善后事宜,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中缅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掌声响起,我们的班长很有外交部发言人的风范。那么,2015年,中国外交又有哪些重要的看点呢,请看一个视频《2015中国外交有四大看点》。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本单元主要围绕国际关系展开,通过学生播报、视频播报国际热点,一方面可以开门见山的聚焦课堂,引入主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通过播报和视频,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和地位也越来越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习近平主席的脚步,去领略一些习主席的外交风采,并从中感悟他的外交智慧。
先看一幅图片,猜猜看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参加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1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开展南北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探究: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解读上述讲话内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权国家相关内容,重点把握“主权国家”这样一个知识范围,可以从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等角度分析。
感悟答案:
①在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们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平等权;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体现了独立权。
③主权国家还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知识点拨: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平等权
2.我国高度重视中国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管辖权
3.我国政府公开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自卫权
4.自主的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独立权
5.2015年2月27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表明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再看一幅图片,猜猜看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出席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2:
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所以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惠及多国。
——摘自5月7-12日,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讲话。
探究:运用“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使沿线多国受益的政治生活依据?
感悟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图片赏析:
——北京雁栖湖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与韩日国家领导人握手
运用政治生活术语表述两幅图片中习近平主席的表情。
知识点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暖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在国际社会中,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走出误区:自编“国际关系”易错点
如:1.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竞争、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5.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再看一幅图片,同样猜猜看这是习大大和彭麻麻在出席什么活动?
热点探究3: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中国虽然是个大块头,但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人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当今世界的潮流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人民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
---摘自2014.11.23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参加G20集团第九次峰会时,发表的精彩演讲
探究:运用“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演讲中体现的政治智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交政策相关内容,重点把握“外交政策”这样一个知识范围,可以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4个基本点等角度分析。
感悟答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国提出要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发展,也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主张和平,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动摇,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宗旨。
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虽然是个大块头,但一直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知识点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大块头: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走出误区:自编“我国外交政策”的易错点
如:1.我国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与结盟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5.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准则
【设计意图】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知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合作探究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知识内化的重要抓手。本环节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活动形式,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设置三个热点探究,分别进行知识碰撞、知识点拨、知识巩固,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 体系建构:
【设计意图】
本环节我把它称之为知识的回归和沉淀。如同空洞的说教打动不了学生,漫无目的无休止的探究终究会浇灭学生的热情。知识小结、体系建构、回归课本,引领学生打包知识,放进背囊,继续前行。构建完整的课堂,享受知识的盛宴。
四. 拓展延伸:
当代中学生为维护国家利益可以做些什么?
①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为今后增强国家实力贡献自己的微力量。
【设计意图】
一堂好课,不仅要激起知识碰撞的涟漪,还要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反观现实思考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抽象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提炼升华,追思拷问,我能做什么?是一个意味深远的课题。
【专家点评】
这节课,是一堂很好的研究课,实验课。充分地探讨了课堂导入对于持久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课堂总结对于整体把握知识反思课堂的重要作用,集中展示了课改的预期效果,具有很好的课堂示范作用。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3.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用最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以自己的教学来诠释课改的理念,相得益彰。
——点评人:徐桂芳、陈美、俞勇进等组内老师
作者简介:王伟(1985.5 男 汉族 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工作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