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觉下英语教学的新发展
【作者】 吴映梅
【机构】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的分支,其主要观点就是重视环境对语言及其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关注语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为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语言学;英语教学;能动性
Abstract: Eco-linguistics is a new branch of linguistic research which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social context where language is embedded, but also the ecological context in which all environments are included. it is the new study field in language areas.
Key words: ecology; eco-linguistics;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dynamics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现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态学”成为一个高频词。语言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生态问题的探讨必定要涉及到语言。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受到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影响后产生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受到生态学的影响,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语言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生态语言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语言与逻辑辞典》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在生态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语言符号系统的生态性质与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讨论生态价值观对言语行为的指导意义。
1972年,豪根首先提出“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他认为“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的语言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尽管生态语言学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 生态文化思想一直渗透于语言学研究之中。众多语言学者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语言理论, 使生态语言学日趋成熟。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有机体”;语言学家施莱歇尔认为语言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有诸多相似点语言发展的规律跟生物的进化进程是一样的。1863年,他发表了《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一文, 公开承认他的语言理论符合进化论的观点。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语言学派代表者弗斯、韩礼德深入探讨了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新的语义理论, 认为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环境的制约。近年来,以豪根、穆尔霍斯勒、范莱尔为代表的众多语言学家对生态语言学的实践与理论探讨,充实、完善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生态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就是重视环境对语言及其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关注语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生态语言学的建立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许多生态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的研究成果既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也可解决现实中各种实际问题,直接服务于人类社会。
二、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对二语习得及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等领域产生了影响,逐渐形成了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为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当我们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观察课堂活动时,我们就会把教师、学生看做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子,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趋向交际化、合理化、自然化。
(一)注重外界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使课堂形式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传统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学生被动吸取老师灌输知识的过程,其根本弊端就在于未能充分重视外界环境对外语学习这的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成效的重要影响,对教学与学习的分析及教学方法的探讨都脱离了教学的环境与条件。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则认为,外语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利用自然与社会的环境、学校与课堂的环境及家庭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与条件,从而适应环境的结果。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物质、社会与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无形的影响,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选择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学生因为不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而产生的诸多误解或困难就是自然与社会的环境造成的影响。学校与课堂的环境是对外语学习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不同学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也就导致了不同人文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的形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策略与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家庭环境也对外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的期望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环境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强调外界环境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英语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变为一个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师生是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要使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灵活性,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二)把外语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创造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虽然也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因素,但却忽视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及整体性,很少把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则认为,外语课堂中存在着多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这些因素包括诸如社会对外语的态度或政府相关政策的无形因素及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关系等有形因素。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因素主要是有形因素。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与其他外语教学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外语教学中的诸多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同时也强调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强调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处理好任何一种关系都将有助于其它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种关系之间的配合,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及现代教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优势,实现从原来的“语言技能”培训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强调外语课堂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产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只把外语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根据教学大纲落实课程内容的过程。课程内容的落实就是老师向学生按教案内容单向灌输知识的过程,忽视师生互动与存在于课堂中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客观上抑制了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使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造成课堂生态的失衡,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重视课堂的能动性,把课堂视为一个有各种人生问题的社会生活缩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与能动的学习场所。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充满了不可预见性,外语课堂出现新问题是很自然的。师生合力解决出现在课堂中的问题正是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外语课堂保持活力的动力之一。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依然很重要,但在遇到新问题时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从学生中产生的资源,与教学计划自然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构建新知与新学的技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语课堂教学的能动性促使广大英语教师寻求英语课堂的能动发展,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发展,这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三、结束语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目前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理论方面尚不十分成熟,实践方面也有待丰富,一些观点也还需要不断充实与论证。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以动态与发展的眼光审视外语课堂教学,充分重视自然、社会中物质和人文环境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强调师生与这些环境的互动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广大英语教师应在学习掌握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它外语教学观的合理之处,我们应该取众家之长,结合教学实际,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和谐平衡生态英语课堂,促进每个学生生态个体的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生态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焕琪.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刘凤杰 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0
[3]牛跃辉,赵婷 课堂生态观——一种新型的外语课堂观念[J] 《College English》2007,9
[4] Haugen, E.1972.The Ecology of Languag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325
[5] Leather J.&J. Van Dam. 2003.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作者简介:吴映梅(1967- ),女, 云南昭通人,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语言学;英语教学;能动性
Abstract: Eco-linguistics is a new branch of linguistic research which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social context where language is embedded, but also the ecological context in which all environments are included. it is the new study field in language areas.
Key words: ecology; eco-linguistics;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dynamics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现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态学”成为一个高频词。语言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生态问题的探讨必定要涉及到语言。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受到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影响后产生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受到生态学的影响,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语言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生态语言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语言与逻辑辞典》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在生态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语言符号系统的生态性质与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讨论生态价值观对言语行为的指导意义。
1972年,豪根首先提出“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他认为“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的语言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尽管生态语言学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 生态文化思想一直渗透于语言学研究之中。众多语言学者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语言理论, 使生态语言学日趋成熟。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有机体”;语言学家施莱歇尔认为语言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有诸多相似点语言发展的规律跟生物的进化进程是一样的。1863年,他发表了《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一文, 公开承认他的语言理论符合进化论的观点。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语言学派代表者弗斯、韩礼德深入探讨了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新的语义理论, 认为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环境的制约。近年来,以豪根、穆尔霍斯勒、范莱尔为代表的众多语言学家对生态语言学的实践与理论探讨,充实、完善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生态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就是重视环境对语言及其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关注语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生态语言学的建立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许多生态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的研究成果既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也可解决现实中各种实际问题,直接服务于人类社会。
二、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对二语习得及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等领域产生了影响,逐渐形成了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为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当我们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观察课堂活动时,我们就会把教师、学生看做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子,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趋向交际化、合理化、自然化。
(一)注重外界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使课堂形式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传统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学生被动吸取老师灌输知识的过程,其根本弊端就在于未能充分重视外界环境对外语学习这的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成效的重要影响,对教学与学习的分析及教学方法的探讨都脱离了教学的环境与条件。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则认为,外语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利用自然与社会的环境、学校与课堂的环境及家庭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与条件,从而适应环境的结果。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物质、社会与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无形的影响,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选择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学生因为不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而产生的诸多误解或困难就是自然与社会的环境造成的影响。学校与课堂的环境是对外语学习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不同学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也就导致了不同人文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的形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策略与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家庭环境也对外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的期望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环境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强调外界环境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英语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变为一个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师生是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要使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灵活性,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二)把外语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创造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虽然也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因素,但却忽视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及整体性,很少把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则认为,外语课堂中存在着多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这些因素包括诸如社会对外语的态度或政府相关政策的无形因素及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关系等有形因素。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因素主要是有形因素。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与其他外语教学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外语教学中的诸多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同时也强调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强调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处理好任何一种关系都将有助于其它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种关系之间的配合,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及现代教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优势,实现从原来的“语言技能”培训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强调外语课堂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产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只把外语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根据教学大纲落实课程内容的过程。课程内容的落实就是老师向学生按教案内容单向灌输知识的过程,忽视师生互动与存在于课堂中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客观上抑制了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使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造成课堂生态的失衡,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重视课堂的能动性,把课堂视为一个有各种人生问题的社会生活缩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与能动的学习场所。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充满了不可预见性,外语课堂出现新问题是很自然的。师生合力解决出现在课堂中的问题正是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外语课堂保持活力的动力之一。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依然很重要,但在遇到新问题时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从学生中产生的资源,与教学计划自然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构建新知与新学的技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语课堂教学的能动性促使广大英语教师寻求英语课堂的能动发展,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发展,这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三、结束语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目前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理论方面尚不十分成熟,实践方面也有待丰富,一些观点也还需要不断充实与论证。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以动态与发展的眼光审视外语课堂教学,充分重视自然、社会中物质和人文环境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强调师生与这些环境的互动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广大英语教师应在学习掌握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它外语教学观的合理之处,我们应该取众家之长,结合教学实际,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和谐平衡生态英语课堂,促进每个学生生态个体的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生态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焕琪.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刘凤杰 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0
[3]牛跃辉,赵婷 课堂生态观——一种新型的外语课堂观念[J] 《College English》2007,9
[4] Haugen, E.1972.The Ecology of Languag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325
[5] Leather J.&J. Van Dam. 2003.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作者简介:吴映梅(1967- ),女, 云南昭通人,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