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
【作者】 黎 乙 黄毓连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贵州省威宁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使语文教学真正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一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困境,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的目的。只有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才能彰显语文教学活力,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关系的互动。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的关系是:其一,当老师的激励强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弱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把学习只看作是老师激励的推动。其二,当老师的激励弱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强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其三,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弱时,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积极性。其四,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强时,教学变得引人入胜有颇具诱激力。
三、本人进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式”环境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从容参与。在课堂45分钟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而这种方式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运用激励机制,营造自信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奋发参与。学生在取得成绩和进步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在参与中求知
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路人,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向通往知识的大门。
1、有序有物的课堂讨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课堂情景剧表演
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中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外阅读展示会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专门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搜求新课标所推荐的书籍进行阅读,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读物,并适时召开课外阅读展示会,让学生交流心得、谈感受。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了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4、多话题的演讲与定期的辩论会
演讲和辩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把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用在演讲中,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所学达到了所用的目的,而且使学生明辨了是非、提高了思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
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知
良好问题的设置,会把学生引入智慧的殿堂,而解决问题后的快感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浓厚。
1、抓住教学中的模糊点设计探究问题
如在进行《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是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经探究后学生明白:托尔斯泰所受的是智者的痛苦,他看清了世态的丑陋,却无力改变现实,这是痛苦的。他凭借聪慧占有浩瀚的知识,又是幸福的。?
2、抓住教学中的动情点设计探究问题
如在进行《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蝉的叫声让人感到单调而聒噪,猿的叫声让人感到悲凉且凄厉。而在本文中作者为什么对它们却充满了喜爱之情呢?”经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声音在一般人看来确是喧闹之声,但又是真实的自然之音。作者喜爱它,正表现了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一究,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六、总结
参与式教学是中学阶段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科目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发现知识、汲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主动学习、创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要求。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关系的互动。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的关系是:其一,当老师的激励强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弱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把学习只看作是老师激励的推动。其二,当老师的激励弱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强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其三,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弱时,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积极性。其四,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强时,教学变得引人入胜有颇具诱激力。
三、本人进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式”环境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从容参与。在课堂45分钟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而这种方式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运用激励机制,营造自信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奋发参与。学生在取得成绩和进步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在参与中求知
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路人,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向通往知识的大门。
1、有序有物的课堂讨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课堂情景剧表演
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中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外阅读展示会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专门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搜求新课标所推荐的书籍进行阅读,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读物,并适时召开课外阅读展示会,让学生交流心得、谈感受。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了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4、多话题的演讲与定期的辩论会
演讲和辩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把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用在演讲中,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所学达到了所用的目的,而且使学生明辨了是非、提高了思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
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知
良好问题的设置,会把学生引入智慧的殿堂,而解决问题后的快感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浓厚。
1、抓住教学中的模糊点设计探究问题
如在进行《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是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经探究后学生明白:托尔斯泰所受的是智者的痛苦,他看清了世态的丑陋,却无力改变现实,这是痛苦的。他凭借聪慧占有浩瀚的知识,又是幸福的。?
2、抓住教学中的动情点设计探究问题
如在进行《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蝉的叫声让人感到单调而聒噪,猿的叫声让人感到悲凉且凄厉。而在本文中作者为什么对它们却充满了喜爱之情呢?”经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声音在一般人看来确是喧闹之声,但又是真实的自然之音。作者喜爱它,正表现了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一究,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六、总结
参与式教学是中学阶段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科目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发现知识、汲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主动学习、创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