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发挥思品课正能量 净化学生心灵世界
【作者】 李建国
【机构】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众所周知,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道德 情境 榜样 实践
思想品德课属于典型的育人课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每位思品课教师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思品课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育方法。
一、把握住道德这根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据我所知,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可以从“诚信考试”的话题入手,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考试作弊的种种危害,然后进一步作引申,让学生对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等道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再讲述历史上有名的“曾子杀猪”和“立木为信”等故事,分析曾子和商鞅为什么要那样做。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无论对人对事应该以诚相待,它是友谊的纽带、团结的基础、成功的基石。最后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小结。
通过教学,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课目在在初中教材中相对较多,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些内容的讲解,已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健康的心理
由于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还很不成熟、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境会唤起学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不同的心境,而和谐、愉悦、催人奋进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身心于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奉献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良好心理,并进一步确立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个人与集体”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曲的MTV,在美好而热烈的、催人奋进、叫人奉献的歌声和画面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感染和调动起来,然后又通过分析歌词、做折筷子实验等使学生从内心认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了团结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前还搜集了我们国家在一些重大国际活动中获得的一些荣誉,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上为亚洲人争光的刘翔在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通过情境感染让学生认识到“国荣我荣”的道理,再请学生说说班级曾经获得过哪些荣誉,让他们认识“班荣我荣”的道理。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感染,使学生之间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珍惜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三、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让教师的言行成为典型的教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他的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理名言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等群体,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广大教育工作者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例如积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在物质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再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或者灾区捐款捐物等等。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为以老师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体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指导他们去有意识的模仿,发挥榜样的正能量作用。
四、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稚嫩的心理得到锻炼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仅是教育的结果,更是他们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作为老师我们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例如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农民的艰辛,感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又如组织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照顾社区的孤寡老人等,培养他们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如去登山、去远足,这样做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学生的心灵应该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思品课的正能量,通过思品课的有效教学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 情境 榜样 实践
思想品德课属于典型的育人课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每位思品课教师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思品课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育方法。
一、把握住道德这根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据我所知,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可以从“诚信考试”的话题入手,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考试作弊的种种危害,然后进一步作引申,让学生对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等道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再讲述历史上有名的“曾子杀猪”和“立木为信”等故事,分析曾子和商鞅为什么要那样做。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无论对人对事应该以诚相待,它是友谊的纽带、团结的基础、成功的基石。最后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小结。
通过教学,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课目在在初中教材中相对较多,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些内容的讲解,已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健康的心理
由于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还很不成熟、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境会唤起学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不同的心境,而和谐、愉悦、催人奋进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身心于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奉献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良好心理,并进一步确立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个人与集体”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曲的MTV,在美好而热烈的、催人奋进、叫人奉献的歌声和画面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感染和调动起来,然后又通过分析歌词、做折筷子实验等使学生从内心认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了团结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前还搜集了我们国家在一些重大国际活动中获得的一些荣誉,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上为亚洲人争光的刘翔在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通过情境感染让学生认识到“国荣我荣”的道理,再请学生说说班级曾经获得过哪些荣誉,让他们认识“班荣我荣”的道理。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感染,使学生之间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珍惜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三、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让教师的言行成为典型的教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他的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理名言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等群体,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广大教育工作者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例如积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在物质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再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或者灾区捐款捐物等等。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为以老师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体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指导他们去有意识的模仿,发挥榜样的正能量作用。
四、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稚嫩的心理得到锻炼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仅是教育的结果,更是他们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作为老师我们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例如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农民的艰辛,感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又如组织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照顾社区的孤寡老人等,培养他们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如去登山、去远足,这样做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学生的心灵应该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思品课的正能量,通过思品课的有效教学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