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英语写作素能培养模式及策略探究

【作者】 范 琨

【机构】 辽宁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英语写作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目前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总体来说比较薄弱,面对这种现状,笔者通过建立基础训练模式,知识内化及探究模式,及多元评价模式并对相应策略实施探究,最终实现学生写作素能的提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写作素能,培养模式,策略探究
  英文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综合素能考量的重要形式,但学生总体表现偏弱,究其原因,一是一直以来缺少在实际教学中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模式。二是一直沿用短平快急功近利的应试手段,忽视了英文写作素能培养的基本规律。三是学生进入了起初不会写,到怕写最终拒绝写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写作具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建立培养模式及相应策略探究,逐渐摸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写作素能培养方法,使学生真正不惧写,乐于写最终善于写。下面就是笔者的具体做法望同行指正。
  一、基础训练模式及策略
  写作的基础训练包括词法,句法,语法,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并使学生融会贯通却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首先教师需要归纳整合,精讲精练,举一反三,以下以整合句法的基本句型为例,期间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都要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一)归纳整合五种基本句型
  (1) 主语+不及物动词
  E.g. They worked day and night. 
  (2)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E.g. She likes English very much.
  (3)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E.g. He sang us a folk song. 
  (4) 主语+系动词+表语
  E.g. Her voice sounds sweet. 
  (5)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E.g. He kept the door open. 
  (二)大量操练五种基本句型
  利用仿句大量操练五种基本句型,虽然对于一般学生,这个环节得心应手,可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却有一定困难,操作不当将会为以后的基础操练设置障碍,所以下面笔者主要从基础薄弱学生角度作为范例,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操作形式。 
  策略:针对性格腼腆或基础薄弱学生可以采用语块接龙形式,以第五种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为例,班级分为四个组,分别是主队,动队,宾队和补队,(这个环节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但一般情况学生还是愿意以自然坐序为准)接下来发给每个队的全体成员参与卡(每个人的内容都不同),接龙开始学生分别从各自队伍站出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就会出现笑话,比如:We made the dog our monitor.(我们选狗当班长),气氛随之活跃,每个学生为了听清楚内容,注意力非常集中,为了给自己组积分,积极发言,学生参与度空前高涨,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把语境合理的例子总结出来,根据总结情况打分,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自我归纳整合能力。
  课后反思: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号召每名教师不抛弃,不放弃每名学生,可真正要做到,同时还要兼顾基础较好的同学,的确要在方法上多想办法,及时改进。
  二、知识内化及探究模式及策略
  基础训练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笔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一种是基础训练与技巧指导相结合,相渗透;一种是分出先后顺序。这主要看学生整体结构特点,第一种适于普遍基础不差的学生,第二种适于两级分化严重的学生整体。但这个环节必须保证基础句法,语法知识不能妨碍精修文章为标准。因为,这一步是要细灼文章,使其更有文采,其实,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此阶段不做硬性要求,只要积极参与合作探究,量力而行争取更大进步就可,但对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正确树立精品意识,所写文章争取做到行文流畅,语言准确得当,词汇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下面笔者将从知识整合及合作探究角度,具体陈述所用个别策略。
  (一) 词汇灵活运用整合
  (1) 恰当使用高级词汇
  E.g. In the coming three years, our school life will be difficult.→In the coming three years, our school life will be challenging. 
  (2)同义词汇灵活替换
  E.g.more and more student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3)不同词性灵活转换
  E.g. to be honest→honestly speaking 
  (4)短语取代单词堆积
  E.g.His new theory has recently been known.→His new theory has recently come to light. 
  (二)句式相互转换整合
  (1) 复合句并列句相互转换
  E.g. If you get up early, you’ll catch the 7:00 train. →Get up early, you’ll catch the 7:00 train.
  (2) 肯定句与否定句更替使用
  E.g. He couldn’t remember what his mother said the other day.→He forgot what his mother said the other day.
  (3) 主动式和被动式互换
  E.g. Some people say that 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It is said that 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4) 特殊句式灵活运用
  E.g. The boy rushed out. →Out rushed the boy. (倒装句)
  (5) 连词巧妙贯穿
  递进(also,and ,and then,too,moreover etc.)
  先后顺序(first/second/third,now, then, suddenly etc.)
  对比(just like,just as,on the contrary, even though etc.)
  因果(because,since,so, as a result,therefore,thus,for this reason etc.)
  解释(for example,in fact,in this case,as a matter of fact,in other words etc.)
  总结(finally,at last , in conclusion, in a word, in short, in brief, in general, on the whole etc.)
  以上内容纷繁复杂,要想把这些死的理论转变为活的运用,的确需要费很多功夫,但即便费功夫可方法不当也会事倍功半,同时笔者充分意识到总体操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即合作探究,可合作探究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和场面热闹收效甚微流于形式的伪合作探究模式,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校误中,总结了以下有明显效果的策略,仅供探讨。
  (三)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1)培训动员阶段:先期做好动员辅导工作,既要扶植组内同学的自信心,也要重视个人英雄主义为合作带来的困扰,鼓励每名学生自省式或是互动式发掘自己和对方的长处,这样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各司其职。
  策略:可以采取采访式,悄悄话式,自荐推荐式,演讲式等等,方式可以灵活,总之,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全体动起来,参与度就是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2) 组建磨合阶段:探究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式,一般会采用随意划分,或是简单根据英语成绩划分,这样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合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组要秉承在民主的基础上以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人数要控制在4-6人为宜,以免人多所造成的互相推诿或是形成小派别。
  策略:在这个阶段主要还是试行期,但要抓紧时间让同组成员进一步了解彼此,培养和谐度,一般笔者会采取征集组名,组内讲评,推荐当日轮值组长,选举进步之星等方式,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现有组员在行动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整齐化一才能在下一步合作探究中发挥实效,最后经过10天左右的试运行,除了个别参考个人意志的微调整,正式的合作探究组诞生了。 
  (3) 具体实施合作探究阶段
  前面两个环节都是在为这一时刻做铺垫,所以建立合作良序一直都是笔者的努力方向。除了任务明确,实时指导监控,但如何具体把一个学习任务交到合作探究主体的手中并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的确需要策略。下面笔者将以作文讲评为例具体谈谈如何以组内探究的形式体现知识内化模式。
  策略:高考评卷组策略:每个合作组都是一个评卷组,把高考评卷标准分发给每个组的组长,把需要审核的作文名字内封,并在上面标明序列号,为了保证精批精改,每组只给三份试卷,其中一份是范文,其他两份分别是本班程度较好和中等的同学的作文(为了不挫伤基础较差同学的积极性,所以没有选择他们的作文为样本),具体要求如下:1)组内群阅:每人都背靠背打分,然后取平均分,并标记在所标序号下面(这个在另外一张纸上)。
  2) 精挑细选:组内讨论,两人主笔把每篇文章中所用的高级词汇,巧用词性多样性,准确运用复合句及特殊句式都记录在所标序号的下面(这个在上面那张纸上)。
  3) 精批精改:组内再次讨论,两人主笔把文中可以进一步提升的部分加以修改,主要从同义词活用,恰当用短语取代单词;复合句,并列句和简单句互换;肯定否定交替使用;主被动互用;连贯词使用角度考量这些方面加以筛选,最后也是整理到上面那张纸上。
  4) 整合展示:所有组都走完各自的程序,根据完成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开始展示,但下一组不能重复上一组的展示内容,不过可以有新的补充,或是纠正上一组的偏差之处,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促进各组紧密合作整体提升效率。展示内容一个1分,纠错和补充每个2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促使课堂一直保持竞争的态势。
  5)总结评比:每组派出组长或是组员对整堂课的每组表现作出总结发言,并打分(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打分结果最后公布),最后结合展示部分成绩和异组打分结果,得出最终总成绩,随着合作探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每组的实力也是不相上下,所以,经常会出现,双黄蛋,多黄蛋,这是笔者尤为欣慰的地方。 
  课后反思:作文讲评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帮助学生换一种角度审视写作任务,所以,一定力求实效高效,在不断摸索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找寻新策略加以补充。
  三、多元评价模式
  英文写作评价模式应该力求多元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及参与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笔者在平时教学中通常采用形成式评价,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特点,提升潜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形成性评价具体内容:
  (1)合作探究前期的准备阶段表现
  (2)课堂合作探究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4)不断提升趋势
  (5)创新思维体现
  以上评价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组内评价或是组间评价等形式开展,但都要以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为原则。
  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师,我一直在追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写作素能培养模式及策略的探究,不断激励学生自我式内省及文化积淀,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健全的情感,为未来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平.提高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6).
  [2]梁得泉.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6.
  [3]王玮.《创新教学操作全手册》南京:江苏出版社,2011.3.
  作者简介:范琨,1973年7月生,女,汉,辽宁沈阳人,高级教师,教育硕士(英语),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