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作用和方法
【作者】 袁新强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走进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小组合作的低效性是由于学生缺少合作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创设合作氛围,尤其是缺乏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构建。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探究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交流 价值 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人们传递着大量信息,这就需要应用数学这一简洁、准确的语言,经济有效地、简明精确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但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数学交流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师在数学课上只注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教师没有注意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学生缺乏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那么,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作用有哪些呢?
—、交流能力培养的作用
1、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当是建构活动的中心,认知活动的主体。数学交流是学生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建构对数学知识、思想、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数学交流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具体过程,对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其次,数学交流提供了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的途径,既保持数学思维的简洁、快速,又克服数学思维中存在的过程和结果的模糊性。外部语言的表达过程,事实上就是对思维活动的加工、整理、澄清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同
2、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就中学生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过程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着前人或成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而对前人或成人来讲则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不属于创造性思维。
3、数学交流能有效的促进情感教育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二、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
数学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那么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的方法有哪些呢?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t过2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通过交往’建 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 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2、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 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为使课堂讨论发挥积极作用,应注意:(1)(下转第46页)(上接第91页)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议题。既符合学生的水平,又能激发讨论的欲望。(2)创设一个利于讨论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体现出民主、自由、开放、愉悦、激励等特点,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3)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对讨论的有效开展也很重要。
4、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5、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 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交流 价值 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人们传递着大量信息,这就需要应用数学这一简洁、准确的语言,经济有效地、简明精确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但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数学交流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师在数学课上只注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教师没有注意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学生缺乏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那么,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作用有哪些呢?
—、交流能力培养的作用
1、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当是建构活动的中心,认知活动的主体。数学交流是学生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建构对数学知识、思想、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数学交流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具体过程,对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其次,数学交流提供了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的途径,既保持数学思维的简洁、快速,又克服数学思维中存在的过程和结果的模糊性。外部语言的表达过程,事实上就是对思维活动的加工、整理、澄清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同
2、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就中学生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过程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着前人或成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而对前人或成人来讲则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不属于创造性思维。
3、数学交流能有效的促进情感教育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二、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
数学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那么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的方法有哪些呢?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t过2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通过交往’建 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 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2、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 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为使课堂讨论发挥积极作用,应注意:(1)(下转第46页)(上接第91页)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议题。既符合学生的水平,又能激发讨论的欲望。(2)创设一个利于讨论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体现出民主、自由、开放、愉悦、激励等特点,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3)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对讨论的有效开展也很重要。
4、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5、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 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