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成中教师适时介入的策略探究
【作者】 尚俊琴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幼教工作者改变了长期以来“重上课,轻游戏”的教育传统,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过程中,提高了对游戏活动的认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精神已被大家理解,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在角色游戏过程中, 引导幼儿自主自发自我的天性表现,满足孩子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把握角色游戏介入的时机与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可以发现,教师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厌其烦地介入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地反映社会生活,有时,为了完成隐性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又千方百计地启发幼儿游戏,甚至帮助幼儿设计了游戏情节。这都使幼儿进行自然欢畅的游戏进程受到干扰,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同样,也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既不对游戏进行行为千预,也没有利用环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干预,使幼儿的游戏过程处于放羊式的状态。
一、教师介入游戏的措施
为了幼儿游戏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顺利开展,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管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 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教师角色, 有必要对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的促进发展价值进行研究, 具体展开如下:
1、白由选择一自由选择是游戏的起始部分。教师应通过幼儿白主游戏的环境条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裁的主体意识。
2、自主展开一自主展开是幼儿游戏的主体部分。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 使之成为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
3、白发交流一白发交流是游戏的结束部分。教师无需事先与幼儿做功课, 而是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进行表达,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策略
幼儿园游戏,是儿童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儿童发展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通过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为教师提供游戏指导和介入的依据。教师对儿童游戏充分的观察、了解、分析后,究竟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究竟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帮助,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个人认为以下几点较为理想:
1、教师的随机指导。
①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者。有些幼儿喜欢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而有的喜欢主动邀请教师。如果当孩子主动向你发出邀请时,教师就应立即向幼儿表示你对游戏的参与态度。
②教师通过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 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 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例如:在游戏中,当教师观察到顾客在超市买东西都不付钱,教师就应当启发营业员:“爸爸妈妈带你去超市买东西,营业员会让你们这样拿者东西就走吗?''当然,这种介入一定要自然, 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2、偶发事件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时的指导
(1)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有必要介入。如娃娃家的妈妈,将从超市买回来的蛋糕,专心地一个劲地往“宝宝"的嘴里塞;建筑师为了造高楼,将椅子一个一个地叠高,并试图往上攀登时:购买奶茶的顾客把彩泥做成的珍珠准备放到嘴巴里时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及时介入,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调整,能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2)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积极热情地介入。如在构建手表时,,没能围合成功,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教师立即介入:“哟,这只手表马上就要做成功了!”孩子:“老师,手表我搭不成了,你能帮帮我吗?”教师说: “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孩子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教师说:“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手表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老师说:“成功了,成功了!”教师此时的介入,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获得成功感。
(3)当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必须予以介入。如幼儿为了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还有一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玩具,影响了其他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时。此时,教师必须介入并加以阻止或协调。
(4)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如孩子反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相同的结果,而且意识不到导致错误的原因。此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地开展游戏。
(5)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幼儿设想开珍珠奶茶店,做各种口味的奶茶,却又因无法操作而将气馁时。 出时,教师如果为幼儿提供便于夹到的弹子或筷子,启发幼儿用某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此时,教师的介入,往往能使幼儿克服困难, 最终获得成功, 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6)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予以介入。如小舞台的小演员表演蜡笔小新里的某些幼儿不宜的片段时; 娃娃家的客人做客时与主人一起搓麻将时; 当小医院因为急症病人没有带钱而拒绝为他看病的时候; 当医生因为病人病情严重宣布能时。此时, 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回忆判断生活中的场景是否正确、健康、值得模仿,并能引发他们开拓积极的游戏内容。
总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丰富的策略适时介入,不仅能帮助幼儿满足游戏的愿望和需要,更能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从而,使“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儿童在游戏中的人性、人格的自由发展, 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白发性和主体性”的理念得以充分地体现。
一、教师介入游戏的措施
为了幼儿游戏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顺利开展,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管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 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教师角色, 有必要对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的促进发展价值进行研究, 具体展开如下:
1、白由选择一自由选择是游戏的起始部分。教师应通过幼儿白主游戏的环境条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裁的主体意识。
2、自主展开一自主展开是幼儿游戏的主体部分。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 使之成为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
3、白发交流一白发交流是游戏的结束部分。教师无需事先与幼儿做功课, 而是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进行表达,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策略
幼儿园游戏,是儿童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儿童发展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通过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为教师提供游戏指导和介入的依据。教师对儿童游戏充分的观察、了解、分析后,究竟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究竟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帮助,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个人认为以下几点较为理想:
1、教师的随机指导。
①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者。有些幼儿喜欢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而有的喜欢主动邀请教师。如果当孩子主动向你发出邀请时,教师就应立即向幼儿表示你对游戏的参与态度。
②教师通过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 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 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例如:在游戏中,当教师观察到顾客在超市买东西都不付钱,教师就应当启发营业员:“爸爸妈妈带你去超市买东西,营业员会让你们这样拿者东西就走吗?''当然,这种介入一定要自然, 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2、偶发事件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时的指导
(1)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有必要介入。如娃娃家的妈妈,将从超市买回来的蛋糕,专心地一个劲地往“宝宝"的嘴里塞;建筑师为了造高楼,将椅子一个一个地叠高,并试图往上攀登时:购买奶茶的顾客把彩泥做成的珍珠准备放到嘴巴里时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及时介入,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调整,能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2)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积极热情地介入。如在构建手表时,,没能围合成功,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教师立即介入:“哟,这只手表马上就要做成功了!”孩子:“老师,手表我搭不成了,你能帮帮我吗?”教师说: “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孩子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教师说:“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手表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老师说:“成功了,成功了!”教师此时的介入,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获得成功感。
(3)当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必须予以介入。如幼儿为了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还有一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玩具,影响了其他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时。此时,教师必须介入并加以阻止或协调。
(4)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如孩子反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相同的结果,而且意识不到导致错误的原因。此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地开展游戏。
(5)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幼儿设想开珍珠奶茶店,做各种口味的奶茶,却又因无法操作而将气馁时。 出时,教师如果为幼儿提供便于夹到的弹子或筷子,启发幼儿用某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此时,教师的介入,往往能使幼儿克服困难, 最终获得成功, 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6)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予以介入。如小舞台的小演员表演蜡笔小新里的某些幼儿不宜的片段时; 娃娃家的客人做客时与主人一起搓麻将时; 当小医院因为急症病人没有带钱而拒绝为他看病的时候; 当医生因为病人病情严重宣布能时。此时, 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回忆判断生活中的场景是否正确、健康、值得模仿,并能引发他们开拓积极的游戏内容。
总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丰富的策略适时介入,不仅能帮助幼儿满足游戏的愿望和需要,更能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从而,使“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儿童在游戏中的人性、人格的自由发展, 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白发性和主体性”的理念得以充分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