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五化”并举 全员育人

【作者】 田恒国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能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参与班级的管理,使教书育人能够做到常态化、个性化、人文化、合力化和实时化。
  关键词: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眼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不同的:班主任对班里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等情况都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参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都比较信赖、敬畏班主任;而任课老师大多只是到了该上课时来上课,课下找找学生订正作业等,并不真正参与班级事务的日常管理,所以学生感觉到任课老师不如班主任“权力”大,说话没有份量,经常出现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要求大打折扣,课堂纪律也明显松懈许多的现象。而在任课教师看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是班主任的事,自己份内的事就是教好自己本门课程,其他的与己无关。也就是班主任需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任课教师可以只“教书”不“育人”。这样在班级管理上,有时会出现“真空”现象,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出现了脱节现象。怎样才能填补真空,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实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呢?“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一、育人常态化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在昌乐县实验中学,全员育人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政教处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科室、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工作,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教育制度。在学校的大环境里,学校不断地宣传、强化、管理、量化,真正形成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团队意识。
  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育人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工作。我们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喜欢的教师,还明确了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我们班的老师们都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唤起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了良好道德和素质,实现了育人的常态化。
  二、管理个性化
  中国过去的教育往往是“一刀切”,不管是什么样个性的孩子,到学校里来学习三年,都是“一个模子”走出去,完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先,班主任的管理往往是单方面的,把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到班主任一人的权威之下,过分地强调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全员育人导师制真正改变了这种状况,把班主任一人的班级,变成了全校教职员工多人的班级,每位老师、每位员工都参与到班级的学生管理中来。在导师的帮助下,许多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实现了学生管理的个性化。
  三、工作人文化
  在每个班里,往往有五六十个孩子,班主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孩子们的纷纭杂事。由于班主任负责的工作多而杂碎,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往往是简单的,甚至是粗暴的。我们经常听到某班主任训斥某学生:“你还臭美呢,学习不好,也不知愁死!”、“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一个!”诸如此类对学生严厉到某种近似侮辱程度的言语和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未来发展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实现全员育人导师制后,每位老师就负责四、五个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每个孩子作详细认真的了解,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叫培育中,健康和谐的发展。如我们班的杨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整天不学习,违反纪律等,没少惹老师们生气,在政治老师担任导师后,逐渐认真起来,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他说,是政治老师的循循善诱,让他认识到了学习、纪律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所有的老师一改严肃的面孔,真正蹲下身子和学生讲话,实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化。
  四、教育合力化
  正处于初一阶段的学生,自认为已经是个小大人,但其实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绪,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我们班的所有导师、家长与班主任形成了一股合力,让学生走到全面、和谐发展上来。
  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就经常在课上落实课堂常规,对于学生出现的上课不听讲,交头接耳说话、上课喝水、随地扔纸、物品摆放不整齐等现象及时加以制止。值日班长会对上述内容进行检查并纳入到小组量化考评中来。下课时,数学老师还组织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将下一节所需的文具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提醒学生喝水,然后指挥学生安静,有序的出教室活动。在所有导师的努力下,我们班的学生很快地实现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不仅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了理想的成绩,班级管理一直在年级的前列。
  五、问题实时化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往往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后,待下课后再交给班主任处理,错过了学生认识不足、迅速改正的机会。实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后,每位老师能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学生的工作,将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阳是我指导的一名男生。他很聪明,平时上课反应快,思维灵敏。但他的学习习惯很不好,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效率不高,经常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并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按照以往,我只要把这种情况向他的班主任汇报就行了。但是作为他的导师,帮助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暗自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着手帮助他。有一次在课上,他在玩剪刀。我看到后走到他跟前说,课堂听讲要集中精力。可他当时很不耐烦地看了我一眼,就把头扭到一边去了。下课后,我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向他解释了课堂听讲的重要性,并明确告诉他,如果他从下一节开始认真听讲,这次就当啥也没发生,也不向班主任汇报。没想到他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重重的点了几下头,啥也没说,但在以后的日子里,阳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课堂上能够坐得住、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把每位教职员工都当成导师,能真正实时处理问题,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位导师全员全时守护在他们的身边,陪伴着他们、鼓励着他们、督促着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恼,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地用最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的更快乐,学习的更开心,成长的更幸福。
  作者简介:田恒国,男,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任教于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