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障碍及对策

【作者】 王威然

【机构】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3级虎山路校区十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三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两极分化。经问卷调查统计表明高二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高一更为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比例较大,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根据笔者亲自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结合正在进行的校本研究课题《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当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致命障碍,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预防对策。 
  一、当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初、高中两种教材衔接出现断层。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对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较大,教师辅导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排除学习障碍的预防对策 
  1、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需要,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调。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财富。 
  3、教会学生学习。部分学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