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作者】 王爱琴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立节学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苏联戏剧家古里耶夫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一堂好的语文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美妙之中,用心体会语言文字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体味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拨动学生的情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语文课才真正有语文味,既能给学生知识,又让学生获得一种愉悦享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其中语文课堂节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课堂节奏是一门艺术,它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取得语文课堂教学最佳效果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节奏控制,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设计好课堂结构,选择相应教学方法,调控情感因素, 达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张弛适度
  1.诵读文章。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语速快慢、断续,能使学生听着产生亢奋的心理和紧迫感,一般表现急切、震怒、兴者、激昂、壮烈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就可以用这类快节奏语言讲述。如《穷人》这篇课文中,对话这一段,引导学生朗读必须要求语速快而且要体现出急切的那种心情。语速慢,能使学生产生悠闲的心理和深邃感。一般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语文内存,可用这种慢节奏的语言讲述。对大雁河的死的崇敬、悲哀之情。这样一来,快慢交替、急慢相间, 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富于变化的课堂气氛;音乐般的节奏,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模仿,从而大大增强接受效果。
  2.讲解语言要张弛有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一堂课,教师讲得张而不弛,必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兴奋抑制,疲劳困顿。反之弛而不张,学生则一直处于松弛、抑制状态而听力分散,精神怠惰。只有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显舒缓,张弛有度,节奏分明,学生才能保持浓厚的听课兴趣。
  二、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的节奏要难易相间,深浅适度,快慢得当
  1.注重课堂结构的起承转合,内容安排疏密和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 。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 使之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3.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換,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 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面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比如,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节奏。
  4.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三、课堂教学把握的情感节奏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迷個,时而惊叹;时而兴致勃勃,时而惴惴不安, 巧妙地把课堂气氛由平缓推向高潮,又由高潮逐步转人平缓。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情, 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所以课堂节奏还应该从教师的情感、情结的变化上体现出来。“批文而人情”讲课时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层次(或激昂、愉快或悲哀等)使课堂气氛体现出高低、浓淡张弛的情感节奏。“教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能说叫生活并给予人的情感和思想以方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批文而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都应该溶入学生的血液之中, 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总之,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情趣穿插中找到合适的度,并且善于适时变化,抓住学生的特点,做到这一点,就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能运筹帷握,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