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且真正活起来
【作者】 张绪芬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曲告纳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有效的课堂,首先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现在教师都提倡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不但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度。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教师有时候为了原理的巩固,习惯用一些实例,这些实例的选择要精心准备,有的问题一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事例再好,也要抛弃掉,否则效果事与愿违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讲为主,被动接受的现象,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一些教师却越来越茫然,有些无所适从,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与高效课堂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展现高效学习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沉闷、机械。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且真正活起来呢?
一、平等、合作、交流.倾听、赏识、激励、真诚面对学生
通过对名校洋恩中学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时解答”“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先进经验的学习后,深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使课堂成为交流的“阵地”。我们的教学只凭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零开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要求,适应新课程理念,领会新教材的主旨。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才能够高效。
二、数学课堂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它恰恰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成为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实质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员的而不是少数的。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同时,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满“想象力”,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想象力”,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这样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一方面要注重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引出有关概念、相关结论,同时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数学是“抽象的推理、计算,枯燥的字母、公式”的错误看法;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应该抱着固有经验,抱怨新教材知识结构不系统。我认为这正是打破陈规,让学生发扬个性的巧妙安排,高效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急于指出,而让学生自查、互查,并用逆运算进行检验。这样出了错误的同学会恍然大悟,他们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教师要敢于让学生犯错,更要善于让他们自已纠错、改错,这样可以让他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菜市场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教室面积的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一、平等、合作、交流.倾听、赏识、激励、真诚面对学生
通过对名校洋恩中学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时解答”“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先进经验的学习后,深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使课堂成为交流的“阵地”。我们的教学只凭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零开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要求,适应新课程理念,领会新教材的主旨。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才能够高效。
二、数学课堂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它恰恰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成为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实质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员的而不是少数的。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同时,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满“想象力”,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想象力”,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这样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一方面要注重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引出有关概念、相关结论,同时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数学是“抽象的推理、计算,枯燥的字母、公式”的错误看法;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应该抱着固有经验,抱怨新教材知识结构不系统。我认为这正是打破陈规,让学生发扬个性的巧妙安排,高效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急于指出,而让学生自查、互查,并用逆运算进行检验。这样出了错误的同学会恍然大悟,他们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教师要敢于让学生犯错,更要善于让他们自已纠错、改错,这样可以让他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菜市场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教室面积的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