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作者】 汪晓明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完成政治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将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重时效性改革,避免旧教材及旧教学方法的干扰,取得了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更新理念 创建模式 创新课堂 注重实效
伴随新课改的推行,桥中教师在郑校长的率领下,通过专家讲学、优质课竞赛等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新课改与新课堂的两大工程对接、改造,在新旧教学模式碰撞中,作为高一政治备课组的一员,我遭遇到了许多困惑,比如:尝试新课改与教学效果不好考试不理想之间的矛盾;探究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教材内容与教材探究活动材料的选取与农村学生学情不匹配的矛盾等等。
在桥中政治教研组及高一备课组的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新课标,深钻新材料
1、对应新课标三维目标,深挖新教材,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精心选取的典型事例的感悟中轻松掌握知识。十分关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这一理念,强调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现由浅入深,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深入认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中找出它们共同性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些具体活动中所反映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再加以高度提炼。
2、综合提炼、知识重组。对于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和重新组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些取舍,我们忽略一些相对滞后的、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的课文实例,增补了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师生共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既开放了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探究环境,又凸现了每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例如:课文第4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例子,第16页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中的中药材牛蒡种植的材料,都离学生太远了。我们就增加了当前金融危机一些常见的商品在市场上的跳楼大削价给厂家的打击对生产的影响。又如我们增补了商品的质量、新的功能在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夯实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的相互关系。
3、按照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我们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开发、完善。例如:第18页消费的类型中贷款消费,它作为目前的时尚、实用消费方式,我们为此进行了挖掘,总结它的特点和在此类消费中特别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认知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
二、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注重实效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状态。
1、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资料过多,我们只使用了优化方案学生讲义这一资料)。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课本第13页价值决定价格这框题必须要学生课前预习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特别是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结论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如手机的逐步普及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识记些。
2、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生活感悟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对“物价越低越好吗?”组织正反方进行大辩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货紧缩的危害。
3、关于练习与作业布置,必须面向全体。石桥中学的学生生源不乐观,学生的基础不好,特别是学习习惯差。因此我在课堂的练习题的质与量选取上尽量照顾大面积的学生,让他们有兴趣;同时兼顾两头两尾学生,并让学生明确哪些是选作题哪些是必做题,形成作业的层次感,作业质量的时效性。对作题要求过三关:一是审题关,要明确知识范围,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方式;二是审材料关,抓关键,知识与材料结合,为答题奠定基础;三是组织关,既答案要点化,要点逻辑化,语言规范化。
三、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我尽量利用网络上的一些优秀课件网(如黄牛课件、中学学科网等)下载一些课件,经过整合,取舍,结合学生的实际,融入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去总结出它深层次的原因。例如: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引发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变化。
2、我们通过语音、影视片段、电视讲座录象等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3、我们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发散、凌乱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展示出来,构建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但是,过多的花哨的幻灯片展示会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在选取片子上尽量做到精炼、实用,有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上一些事情,目的是努力减少新课改下的新任务中的一些困难。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科学(高中教师)》 20114年06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 徐敏
2.《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中《对高中政治新课标实施的思考》2015年4期
3. 《东北师范大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研究》2013年综合版 王晓颖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新课改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2014年 第06期黄红燕
关键词:更新理念 创建模式 创新课堂 注重实效
伴随新课改的推行,桥中教师在郑校长的率领下,通过专家讲学、优质课竞赛等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新课改与新课堂的两大工程对接、改造,在新旧教学模式碰撞中,作为高一政治备课组的一员,我遭遇到了许多困惑,比如:尝试新课改与教学效果不好考试不理想之间的矛盾;探究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教材内容与教材探究活动材料的选取与农村学生学情不匹配的矛盾等等。
在桥中政治教研组及高一备课组的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新课标,深钻新材料
1、对应新课标三维目标,深挖新教材,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精心选取的典型事例的感悟中轻松掌握知识。十分关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这一理念,强调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现由浅入深,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深入认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中找出它们共同性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些具体活动中所反映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再加以高度提炼。
2、综合提炼、知识重组。对于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和重新组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些取舍,我们忽略一些相对滞后的、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的课文实例,增补了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师生共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既开放了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探究环境,又凸现了每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例如:课文第4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例子,第16页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中的中药材牛蒡种植的材料,都离学生太远了。我们就增加了当前金融危机一些常见的商品在市场上的跳楼大削价给厂家的打击对生产的影响。又如我们增补了商品的质量、新的功能在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夯实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的相互关系。
3、按照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我们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开发、完善。例如:第18页消费的类型中贷款消费,它作为目前的时尚、实用消费方式,我们为此进行了挖掘,总结它的特点和在此类消费中特别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认知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
二、构建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注重实效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状态。
1、我们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由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资料过多,我们只使用了优化方案学生讲义这一资料)。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例如:课本第13页价值决定价格这框题必须要学生课前预习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特别是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结论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如手机的逐步普及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识记些。
2、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示、讨论、辩论、生活感悟等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对“物价越低越好吗?”组织正反方进行大辩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货紧缩的危害。
3、关于练习与作业布置,必须面向全体。石桥中学的学生生源不乐观,学生的基础不好,特别是学习习惯差。因此我在课堂的练习题的质与量选取上尽量照顾大面积的学生,让他们有兴趣;同时兼顾两头两尾学生,并让学生明确哪些是选作题哪些是必做题,形成作业的层次感,作业质量的时效性。对作题要求过三关:一是审题关,要明确知识范围,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方式;二是审材料关,抓关键,知识与材料结合,为答题奠定基础;三是组织关,既答案要点化,要点逻辑化,语言规范化。
三、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中根据每课的课型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我尽量利用网络上的一些优秀课件网(如黄牛课件、中学学科网等)下载一些课件,经过整合,取舍,结合学生的实际,融入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1、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地反映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去总结出它深层次的原因。例如: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引发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变化。
2、我们通过语音、影视片段、电视讲座录象等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3、我们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发散、凌乱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展示出来,构建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但是,过多的花哨的幻灯片展示会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在选取片子上尽量做到精炼、实用,有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上一些事情,目的是努力减少新课改下的新任务中的一些困难。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科学(高中教师)》 20114年06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 徐敏
2.《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中《对高中政治新课标实施的思考》2015年4期
3. 《东北师范大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研究》2013年综合版 王晓颖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新课改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2014年 第06期黄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