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微课在中职《液晶电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媚娟
【机构】 广西柳州商贸技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是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是技工学校教育中一门必修的基本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微课应用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当中,两者必然会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课,然后分析了微课的特点,最后对微课应用在技工学校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当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液晶电视(LCD);教育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引领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次变革。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则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教学已经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许多技工学校里都把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当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要对传统的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利用新兴技术来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把微课应用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这一概念是2008年提出的,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 一词。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也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在继承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调查,发现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设计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大多是45分钟,微课则是根据学生视觉停驻规律来设计,教学时间要远远少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
2)教学内容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宽泛,而微课的设计则是需要做到内容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少,能够更好的突出主题和聚焦问题,针对某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比如重点、 难点和疑点,或者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可以说是一个微课堂,其内容非常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的核心是视频,由于微课内容是经过精炼的,因此,资源容量比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兆。微课视频的格式有很多种,但是要求必须能够支持在线播放,因此,微课视频大多是流媒体格式,比如rm、wmv和flv等。在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学习,还可以把视频下载到终端设备上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思考。
2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技工学校教育课程里液晶电视(LCD)教学是一门计算机的操作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要求,完全满足微课学习条件。把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资源放入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来对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1微课教学模式
由于微课本身的特点,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 不但是教学时间方面大大缩短,而且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根据某个知识点来设计和制作课件,同时还需要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在正式的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在平台上发布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微课教学之后,也要在教学平台上整理相关资源,让学生进行反思、反馈,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微课有限的教学时间,而是可以在课前和课后都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微课的特性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把微课的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
1)课前阶段。课前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阶段需要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作相应的课件,录制相应视频,然后把这些素材上传到教学平台,列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阶段需要登录教学平台,了解本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面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
2)课中阶段。课中阶段主要是师生互动。由于课前阶段的充分准备,学生们都已经了解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课中主要是对教学视频进行播放,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由于一次微课只会针对一个知识点,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课后阶段。课后阶段主要是进行巩固复习。在课中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把教学内容完全消化吸收,这需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课后不进行巩固练习,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应用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把两者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做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微课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替代品,而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教师们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王吉, 邱海斌. 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理论及实践中的作用机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9):201.
[2] 杨正群. 关于 “微课” 的几点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 26(12): 98-99.
[3] 张田曦. 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3): 294-295.
[4] 张晓敏. 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 高考.
关键词:微课;液晶电视(LCD);教育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引领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次变革。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则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教学已经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许多技工学校里都把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当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要对传统的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利用新兴技术来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把微课应用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这一概念是2008年提出的,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 一词。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也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在继承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调查,发现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设计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大多是45分钟,微课则是根据学生视觉停驻规律来设计,教学时间要远远少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
2)教学内容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宽泛,而微课的设计则是需要做到内容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少,能够更好的突出主题和聚焦问题,针对某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比如重点、 难点和疑点,或者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可以说是一个微课堂,其内容非常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的核心是视频,由于微课内容是经过精炼的,因此,资源容量比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兆。微课视频的格式有很多种,但是要求必须能够支持在线播放,因此,微课视频大多是流媒体格式,比如rm、wmv和flv等。在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学习,还可以把视频下载到终端设备上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思考。
2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技工学校教育课程里液晶电视(LCD)教学是一门计算机的操作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要求,完全满足微课学习条件。把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资源放入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来对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1微课教学模式
由于微课本身的特点,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 不但是教学时间方面大大缩短,而且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根据某个知识点来设计和制作课件,同时还需要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在正式的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在平台上发布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微课教学之后,也要在教学平台上整理相关资源,让学生进行反思、反馈,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微课有限的教学时间,而是可以在课前和课后都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微课的特性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把微课的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
1)课前阶段。课前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阶段需要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作相应的课件,录制相应视频,然后把这些素材上传到教学平台,列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阶段需要登录教学平台,了解本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面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
2)课中阶段。课中阶段主要是师生互动。由于课前阶段的充分准备,学生们都已经了解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课中主要是对教学视频进行播放,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由于一次微课只会针对一个知识点,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课后阶段。课后阶段主要是进行巩固复习。在课中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把教学内容完全消化吸收,这需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课后不进行巩固练习,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应用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把两者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做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微课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替代品,而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教师们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王吉, 邱海斌. 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理论及实践中的作用机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9):201.
[2] 杨正群. 关于 “微课” 的几点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 26(12): 98-99.
[3] 张田曦. 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3): 294-295.
[4] 张晓敏. 微课在液晶电视(LCD)原理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