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作者】 聂 荣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少不了欣赏课教学,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而且还能学到在平时的音乐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与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教育目标。所以,我们不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而且还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下面就我多年的点滴音乐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从民族角度教学认识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音乐发展的源泉来源于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此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其作者是广西歌舞团作曲家黄有异,他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其优美欢快,及具民族特点。歌曲描述了彝族当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的美丽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经典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点的各民族作品进行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我的选首,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引导想象提高美感
想象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想象教学法是老师们经常采用的,同样,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欣赏。我们知道,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在听音乐之时,对音乐中的旋律所展现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听完一首曲子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要想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关键。描绘性的音乐本质上是情景交融的,例如作品《牧歌》、《百鸟朝凤》、《天鹅》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很多的场景,我们要充分想象那样的情景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不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音乐情感,那这首音乐对你来说也便没有了味道,也没有达到该作品欣赏的教学目标。
情节性的音乐作品也很容易地引起听者的想象,甚至有些作品在标题中就带有很强的情节特点,比如《动物狂欢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都很好的直接抒发了作者高兴的心情与曲子当中人物的心情。抒情性的音乐作品也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想象。有些作品其实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创作成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曲子就要让学生凭借音乐的感知,大但的展开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比如《蝴蝶夫人》等等。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有多种。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去思考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主题之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听画结合法:让学生将欣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精美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自由想象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想象。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融进音乐作品之中,不受作品的解释和分析的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获得审美享受。
三、联系表演提高音乐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教学,并不是坐在那里只听不动,其实,音乐欣赏也可以伴随一定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加入一些动作和丰富表情,并能随曲演唱,以此来激发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水平。比如说边听边舞、模拟演奏都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边听边舞就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风格或者不同时代的曲子,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平时学到的各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起来,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景用舞蹈表现出来。这样适合表演的作品如《西班牙斗牛舞曲》、《采茶舞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等,在边听边舞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所蕴涵的音色、旋律、节奏之美。模拟演奏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活动,学生们好动,也喜欢对乐器敲敲打打,可以让学生按交响乐的位置坐好,每人分配不同的乐器演奏任务,为了更具有效果,可以在每人身上贴上乐器的名称,再选一名同学作为指挥,播放音乐,让学生充当音乐当中的角色,当听到音乐中自己的乐器演奏声时,就要按自己所代表的乐器进行模拟表演,当然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真的乐器进行演奏,效果更佳。这一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分辨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让他们了解乐器演奏的姿势是什么样子,还要把握整个作品中的节奏、速度等。这些都是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由于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快,逻辑思维逐步展开,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在欣赏课中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开启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借以扩展艺术视野。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教学,因为音乐欣赏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们要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多探索、多研究、多总结,把音乐欣赏课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
一、从民族角度教学认识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音乐发展的源泉来源于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此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其作者是广西歌舞团作曲家黄有异,他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其优美欢快,及具民族特点。歌曲描述了彝族当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的美丽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经典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点的各民族作品进行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我的选首,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引导想象提高美感
想象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想象教学法是老师们经常采用的,同样,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欣赏。我们知道,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在听音乐之时,对音乐中的旋律所展现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听完一首曲子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要想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关键。描绘性的音乐本质上是情景交融的,例如作品《牧歌》、《百鸟朝凤》、《天鹅》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很多的场景,我们要充分想象那样的情景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不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音乐情感,那这首音乐对你来说也便没有了味道,也没有达到该作品欣赏的教学目标。
情节性的音乐作品也很容易地引起听者的想象,甚至有些作品在标题中就带有很强的情节特点,比如《动物狂欢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都很好的直接抒发了作者高兴的心情与曲子当中人物的心情。抒情性的音乐作品也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想象。有些作品其实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创作成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曲子就要让学生凭借音乐的感知,大但的展开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比如《蝴蝶夫人》等等。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有多种。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去思考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主题之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听画结合法:让学生将欣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精美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自由想象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想象。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融进音乐作品之中,不受作品的解释和分析的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获得审美享受。
三、联系表演提高音乐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教学,并不是坐在那里只听不动,其实,音乐欣赏也可以伴随一定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加入一些动作和丰富表情,并能随曲演唱,以此来激发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水平。比如说边听边舞、模拟演奏都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边听边舞就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风格或者不同时代的曲子,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平时学到的各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起来,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景用舞蹈表现出来。这样适合表演的作品如《西班牙斗牛舞曲》、《采茶舞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等,在边听边舞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所蕴涵的音色、旋律、节奏之美。模拟演奏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活动,学生们好动,也喜欢对乐器敲敲打打,可以让学生按交响乐的位置坐好,每人分配不同的乐器演奏任务,为了更具有效果,可以在每人身上贴上乐器的名称,再选一名同学作为指挥,播放音乐,让学生充当音乐当中的角色,当听到音乐中自己的乐器演奏声时,就要按自己所代表的乐器进行模拟表演,当然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真的乐器进行演奏,效果更佳。这一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分辨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让他们了解乐器演奏的姿势是什么样子,还要把握整个作品中的节奏、速度等。这些都是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由于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快,逻辑思维逐步展开,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在欣赏课中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开启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借以扩展艺术视野。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教学,因为音乐欣赏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们要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多探索、多研究、多总结,把音乐欣赏课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