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者】 王森礼

【机构】 山东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下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家庭教育(下称:家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青少年心理、精神方面带来负担和压力,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造成自闭症等,甚至导致孩子走上歪路。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的、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等。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借鉴。
  一、家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否则,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我班有个女生,不仅自己各方面很优秀,而且她的姐姐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原因是她的父母从小就注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而我班的另一个男生是一个独生子,家长一直娇惯,对学习从来不管不问,长久以来给孩子留下了自己为大的理念,因此他在学校几乎每天打架,学习更是很差,到小学毕业时没有交往几个好人。
  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养方式是指家教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方法,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留下不良的阴影。而以下三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1专制粗暴型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教育形同虚设。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出错以后,不能冷静对待、合理处之,而是只图自己一时之痛快,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人格,想打则打、想骂则骂,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很大伤害。久之,极易使孩子形成残忍、粗暴、无礼、好斗的性格,养成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若孩子再大一些,极易引发其逆反心理,造成父子(女)、母子(女)关系紧张,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被动局面。
  之前我在某校任教时有一个男生,本身是一个独生子,就有点自傲,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小生意,很少与孩子沟通,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差,班主任和校长也经常找其父亲谈话,久而久之家长也烦躁上火,于是打骂孩子就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对孩子也没有正确的引导,父子产生了裂痕,孩子和学校老师及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僵,结果可想而知。
  2冷淡型
  众所周知,相对于丰盈的物质条件而言,孩子们更期盼心灵上的关怀与慰籍。从调查来看,孩子们缺乏的正是来自父母的交流、沟通,渴望的是真情的雨露。在一些家庭里,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忙于工作、生意、应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情感上就容易疏远了孩子。这些家庭的父母,多会通过金钱来弥补情感的缺憾。由于长期情感饥饿,孩子容易出现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等人格缺陷。
  一些家长平时在家里唯我独尊、自恃高大,十分霸道,这样的家庭带有很强的专制性、独裁性,孩子没有辩白权,只有遵照执行的份。稍有不满或者违背,就会招致斥责或打骂,家庭气氛沉闷、空气凝固,孩子的个性严重压抑,极易形成子女扭曲的个性。我班有个男生,因为身体矮小,同学们经常取笑他,甚至变相打骂,他的父母因为特殊情况,也没能够与孩子交流如何怎样才能学好等等,慢慢孩子和家长疏远了,再加上和班级学生不入流,这个孩子最终变成了一个孤僻不好交往又不求上进的学生。
  3溺爱型
  过分溺爱,又称家庭亲情过剩。主要表现有:过分担心、包办代替、全力满足、姑息迁就、许愿哄骗。溺爱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而限制了独立意识,容易形成任性固执、唯我独尊的个性,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和责任感。他们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凡事多从个人角度考虑,自私任性。
  而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从而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例如我去年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特别宠爱她,记得有好几次他的数学作业不做,无奈我只有找他的家长,而他母亲竟然说:我四十多了才有了这个儿子,你们就当做他的保姆,别让他受屈,更不能让学生们打骂他就行了,管他学习好歹,反正也没用……
  三、家长自身素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素养直接制约着家教的成败、家教的水平和家教的方向。假如父母整天沉迷于上网、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其子女在学校往往表现为经常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严重等不良现象;假如父母开口闭口都说脏话粗话,其子女很少有文明而又有礼貌。例如我教过一个六年级女学生,各方面表现都特别优秀。通过了解,他爸爸的待人接物处事就总是令人敬佩。相反的我教的另一个男生,他爸爸沉迷于打麻将、吃喝玩乐、满口脏话,而这个男生更成了我们班的坏典型,经常骂人、不愿学习、搬弄是非。
  综上,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沈鉴清;吴惠娟;赵梅青《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 吴桂敏;《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理性思考》
  [3] 李慧民;《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自身文化程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