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策略

【作者】 栾克学

【机构】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小学阶段开始推广、使用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为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小学班主任老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当中来。鉴于此,笔者重点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班主任工作;建议
  1.前言
  小学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巨大,其对整个班集体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是班级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小学生的教育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不管是小学生的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方式都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为此,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涯的关心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做了解、对学生的生活多加关注等[1]。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班级管理及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班级建设朝着有序、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意义重大。
  2.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策略
  2.1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
  小学班主任老师不仅承担着对学生的教学任务,也肩负着育人的责任,也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沟通,尤其是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把握,以便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参考[2]。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当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后,也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同时,小学班主任老师无论是在学生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方面还是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促进学生提高其学习成绩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真正称职的班主任教师,应注意努力做足与全体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这篇大文章,在随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下足功夫,从而做到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有的放矢,这是不断提升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方式方法,也是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必要环节。
  2.2搞好符合时代要求的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良好的班级文化,优良的班风,可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老师要真正立足于本职工作,脚踏实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新课程标准下,只有不断使学生融入到自由、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来,才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有利于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虽然与学风建设有着许多不同,但是,学风建设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良好的学风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避免歪风邪气的出现。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在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计划时,要切实做到力戒“玩花架子”、“做泡沫文章”。  
  2.3 在班级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民主氛围
  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但是在班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要想使班级建设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班级建设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为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定,所以在落实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就能有效避免学生不遵守班级制度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班干部的选拔也应当贯彻“民主选举”制度,由全班同学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他们心中的最合适的人选,而不是由班主任“一票”决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坚持原则,不仅要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投票”当中来,而且要强调“每位同学也都享有被选举的权利”。当然,做好落选者的思想工作,也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门艺术,不可小觑。
  2.4及时发现并及时科学疏导学生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变化发展最快的阶段,特别是,此间,也是其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站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高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随时予以科学疏导。如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制力较差的现象,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丧失信心的现象,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现象等。
  在小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在学习成绩、助人为乐及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既不能放弃,更不能冷嘲热讽,而应该在“侧重关注、特别关爱”,和“千方百计树立其自信心”的同时,通过组织学生间的互助活动,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对于犯有错误和不良倾向的同学,要以引导为主,鼓励为主,帮助为主,甚至通过主题班会,采取种种措施鼓励他们后进变先进,不断争取更大进步。
  3.结束语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所以必须在坚持“师生平等原则”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和优化,直至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出现,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4]。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其本职工作,就需要不断对其工作方式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是不断变化的,班主任也要不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从而在不断改进其工作模式、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升华自我,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水平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1]周美.对创新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17.
  [2]赵海燕.小学班主任工作思考[J].学周刊.2016(02):6.
  [3]于忠伟.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3):10-44.
  [4]李海波.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