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作者】 周法利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国内生命化教育先行者张文质老师曾有这样的诠释:“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生命化教育提出了“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的命题,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支持学生的终生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与提高
  教育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操作与讲演往往带有示范性与指导性,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提高。甚至教师的一个随心的操作都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习惯。反过来,学生的素养高低也很大程度反映出一位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对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与提高。
  例如学习计算机开机顺序,应先对计算机当前工作状态进行了解,观察显示器与主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开机时先打开显示器,再打开主机。关机时应等待主机完全关闭后再关显示器。笔者就曾经有一次急于下课准备下一堂课,在关机时还没等主机完全关闭就关了显示器,而一学生看到了,他当场大喊起来“叶老师没关主机就关了显示器”,当时的我很尴尬,同时也在担心以后学生是否会觉得叶老师言行不一,学习我这个不好的习惯,从此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得等到主机完全关闭以后才会关显示器。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从无到有的习惯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习惯。此时,教师应做出正确的示范并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一直保持。反过来,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这些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良好的操作习惯,从而逐步形成学生内在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是随顺学生发展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应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应如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师告诉学生打开输入法必须用Ctrl+Space,而是当学生在习惯用鼠标点左下角的输入法图标打开输入法,却发现在更改文件名老是不能成功时,告诉学生:用键盘打开输入法可以更方便并少出错。这时候,学生学到的不只是输入法这么简单。他会了解:达到一个目的可以有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更有效的选择全在于学生自己。
  在教学输入法的学习中我曾自以为资格老,因此不按书上的“智能ABC”教授,并且严格禁止学生用除“微软拼音”之外的一切输入法,结果就是一些习惯于使用“智能ABC”的同学只能趁我不注意时偷偷地更改输入法。另外有很多同学都对于直接学习“微软拼音”的整句输入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的拼音中常常有拼错的,例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育要使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更有信心。目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没有各种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都说“我最喜欢信息课了”,这就给了我们信息课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曾经有几个学生,尤其是女生,在我的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信息成绩也不太好,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往往是上课时很认真地听讲,到了操作时间却不太敢动手,一点不懂的就请其他同学帮忙操作,经过询问发现,他们的家里都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家长也从不允许他们去玩电脑,久而久之,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对自己的操作没有信心,怕错,甚至怕把计算机弄坏,因此不敢操作。
  其实不只是信息课堂,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大多数小孩都有这样的问题:不敢发言,怕说错了;不敢交流,怕被人笑;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家长骂;等等。高压教育下的多数孩子们都缺乏自信心,因此在我们信息课堂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应尽可能培养孩子举手发言,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自信,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怕,大胆操作,电脑弄坏了叶老师来赔”。
  四、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细节”
  生命化教育里,还有一个关键词“细节”,要把对学生的关爱在实践过程中具体地、细节化地体现出来。朱熹曾说“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上勿下,宁近勿远”。细节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显得尤其重要,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重要的操作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听到有老师在讲授时将“单击”说成“点一下”、“单击‘确定’”讲授成“按一下确定”、“选定”说成“抹黑”“拉黑”“涂黑”等等,也许初一听没什么,甚至学生还更容易接受,然而时间长了,学生也不会讲这些规范用语,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交流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在信息课堂中,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尽力做好每一个细节,能做一点就是一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五、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门慢的艺术
  生命化教育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信息素养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时间累积的过程。
  开关机的正确方法、鼠标的使用、文件保存时文件名的确定、文件以及文件夹的整理、使用“撤销”来取消上一步错误操作、输入法的正确使用、遇到困难时的几种解决办法、能自信地与人交流沟通、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学生一生发展的基本素养,我们不可能在某一节课或几节课强迫学生掌握,而应在每一节课甚至上课前、下课后的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时时关注、言传身教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习惯。
  综上所述,生命化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无处不在,我们应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稍作改动,以此自勉:要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