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作者】 葛秋月

【机构】 山东省郯城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思想、授课方法等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但音乐教学的创新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教学实践中来实现不断创新,让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
  关键词:兴趣;主体;多媒体;魅力;评价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思维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思想、授课方法等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音乐教学的创新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教学实践中来实现不断创新。而不能是凭着想当然来闭门造车,不然所谓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一、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是一门技巧。利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们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通过音乐教育来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极大的调动他们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营造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地学习,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不断焕发出音乐课本就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合理有效、因地制宜地地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手段有更多的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式的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直观的表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切实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动听的音乐。这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的结合,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发挥教师的魅力
  师爱无疆,作为尚未成年的中学生,老师的爱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他们往往会爱屋及乌,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进而特别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如果我们音乐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将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也就会爱上我们所教的音乐课。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打心里敬佩老师,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创新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信心
  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恰当,可能会扼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随便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打分,甚至有的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老师偏心眼,不公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用学其它知识。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同样教师也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教学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正确评估,从而不能对教学方法及时改进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比如把平时积累评价与合作表演评及特长展示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放手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体验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畅享于充满创造快乐的神圣音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