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 彭晶晶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历史在这股洪流中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惠及。虽然还未摆脱高考桎梏放手一搏,但众多历史教育人已投入大量物力、人力,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找到了创建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上,谈谈如何炼成高效历史课堂。
一、精心准备是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教学是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更需要课前的精心准备。
1.基于学情预设。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什么“材”,怎样“施教”是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把高效课堂比作“天衣”,那基于学情设计就是“量体”,量体才能制作出无缝的“天衣”。因此,要创建高效课堂,基于学情进行精心准备是第一步,教师必须要有这种生本理念,方能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案来。我们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往往担任多个班的教学,我们不可能拿一套方案来“框”所有学生,基于学情预设就是要求我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情运用不同方案进行。
2.整合教学资源。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要创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还要开发历史教材,整合其他教学资源。首先要对课本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历史故事,要增加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故事,让历史课程充满历史味。例如,我在执教高二历史的第二单元的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就和第一单元进行组合,通过内容组合、创新,这样就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梭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合理制定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历史教学的每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做到不拔高,不加深,适当高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跳一跳摘桃”的勇气和信心。
二、和谐氛围是基础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基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必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他们才能无拘无束,放开思维、驰骋想象,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课堂的和谐性就越高,学生参与热情就越高,教学有效性也就越高。因此,课堂教学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营造和谐教学环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入到学习中来。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历史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其次是历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历史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四是尊重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灵活手段是保障
传统历史教学,教师“一言堂”,除了三寸不烂之舌就是一粉笔一黑板一教棍等辅助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小学到高中已经让学生厌倦生腻很久了。在提倡高效课堂创建的今天,我们必须加以改变,注入课堂新颖有趣元素,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惊奇中行动起来继续主动学习。而这种手段就是我们科技与教学有效结合的新型产物---多媒体教学,它的成功运用,不仅能丰富课堂容量,还能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给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化教材为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讲《美国内战》一课,我运用历史影像《南北乱世情》片断,让学生“亲身体验”南北战争爆发前的美国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黑人奴隶制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黑人奴隶制已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得出南北战争必然要爆发的结论。这比教师“天花乱坠般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巧设问题是关键
学起于思患无疑,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难怪南宋教育家朱熹这样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我认为教师教学过程实则是诱思导思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巧设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思考,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1.问题设计贵在“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2.问题设计贵在“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动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思维最佳启动处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不学不快”探求心理,从而聚焦注意,激活盛装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3.问题设计贵在“巧”。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给人民生活带来危害性时,我就用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例子: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捡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我在赞扬学生思维转得快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假如贝贝是人,你又有什么答案?有同学就回答说钱是假币。还有呢?肯定钱是不起作用了。利用这样问题巧妙引导,学生自然就理解到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钱不值钱,从而达到搜刮民脂民膏,使人民身在水生火热之中的罪恶目的。历史知识有机的和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不仅使学生兴趣怏然,而且效果特好。
总之,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应是教师的精心锤炼,也是多种手段的有效组合,更是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虽然还须众多有志之士无限探索,但我们已看到了创建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还多学习借鉴,多反思总结,高效向我们招手就为时不远了。
一、精心准备是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教学是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更需要课前的精心准备。
1.基于学情预设。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什么“材”,怎样“施教”是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把高效课堂比作“天衣”,那基于学情设计就是“量体”,量体才能制作出无缝的“天衣”。因此,要创建高效课堂,基于学情进行精心准备是第一步,教师必须要有这种生本理念,方能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案来。我们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往往担任多个班的教学,我们不可能拿一套方案来“框”所有学生,基于学情预设就是要求我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情运用不同方案进行。
2.整合教学资源。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要创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还要开发历史教材,整合其他教学资源。首先要对课本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历史故事,要增加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故事,让历史课程充满历史味。例如,我在执教高二历史的第二单元的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就和第一单元进行组合,通过内容组合、创新,这样就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梭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合理制定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历史教学的每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做到不拔高,不加深,适当高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跳一跳摘桃”的勇气和信心。
二、和谐氛围是基础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基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必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他们才能无拘无束,放开思维、驰骋想象,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课堂的和谐性就越高,学生参与热情就越高,教学有效性也就越高。因此,课堂教学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营造和谐教学环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入到学习中来。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历史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其次是历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历史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四是尊重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灵活手段是保障
传统历史教学,教师“一言堂”,除了三寸不烂之舌就是一粉笔一黑板一教棍等辅助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小学到高中已经让学生厌倦生腻很久了。在提倡高效课堂创建的今天,我们必须加以改变,注入课堂新颖有趣元素,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惊奇中行动起来继续主动学习。而这种手段就是我们科技与教学有效结合的新型产物---多媒体教学,它的成功运用,不仅能丰富课堂容量,还能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给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化教材为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讲《美国内战》一课,我运用历史影像《南北乱世情》片断,让学生“亲身体验”南北战争爆发前的美国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黑人奴隶制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黑人奴隶制已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得出南北战争必然要爆发的结论。这比教师“天花乱坠般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巧设问题是关键
学起于思患无疑,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难怪南宋教育家朱熹这样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我认为教师教学过程实则是诱思导思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巧设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思考,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1.问题设计贵在“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2.问题设计贵在“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动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思维最佳启动处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不学不快”探求心理,从而聚焦注意,激活盛装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3.问题设计贵在“巧”。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给人民生活带来危害性时,我就用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例子: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捡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我在赞扬学生思维转得快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假如贝贝是人,你又有什么答案?有同学就回答说钱是假币。还有呢?肯定钱是不起作用了。利用这样问题巧妙引导,学生自然就理解到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钱不值钱,从而达到搜刮民脂民膏,使人民身在水生火热之中的罪恶目的。历史知识有机的和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不仅使学生兴趣怏然,而且效果特好。
总之,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应是教师的精心锤炼,也是多种手段的有效组合,更是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虽然还须众多有志之士无限探索,但我们已看到了创建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还多学习借鉴,多反思总结,高效向我们招手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