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幼儿园环境中的色彩布置
【作者】 阿瓦汗·阿不都克力木
【机构】 新疆巴州和硕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的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从在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中应当考虑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实践中的色彩布置问题,提出合理进行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中的可能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环境色彩 策略
孩子被“抛”进幼儿园这一空间正如人是被“抛”进世界的空间一样,他需要在这一空间中找到可以立足的点,然后依据这一点上扎下根。因此,幼儿园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在这一空间内感受到亲切感和想要逗留的诱惑力。以下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空间环境中的色彩布置的影响因素以及色彩布置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色彩
(一)色彩的概念
日常语言中所指的“色彩”一词,系指色光在我们视网膜上所引起的一切色觉,统称为“色彩”。长期以来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色彩的三个要素来准确科学的描述色彩,即包括色相、明度、彩度。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样貌,用以区分颜色的不同种类;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是色彩感觉的鲜灰程度。红、黄、蓝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三原色,也叫做纯色。实际的运用中纯色的使用并不多,而多是两种或以上的颜色混合成的色彩。
(二)色彩的作用
在成长发展的历程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感知觉与外部的世界进行着相互作用,包括嗅觉、触觉、味觉、视觉、运动觉、听觉等等,其中,视觉占据了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她认为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以此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为进行更加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环境中色彩布置的影响因素
幼儿是幼儿园环境中的主体,因此在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色彩布置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幼儿对色彩的偏好
国外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在那些通常所说的“颜色好看”的房间(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里,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颜色难看”的房间(如白色、黑色、褐色)里,孩子们的智商都比平时低。并且,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儿童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儿童普遍变得迟钝了。另外,我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3-6 岁幼儿最初喜欢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从这种偏爱转变到对“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的偏爱”。整个学前阶段的儿童,都普遍表现为更喜欢暖色,而且幼儿对色彩的轻重识别力较强,多数幼儿能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色彩的轻重感觉越来越强烈准确。幼儿到6岁以后在颜色偏爱上还会出现性别差异:男孩子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孩子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色彩布置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对于颜色的偏爱。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考虑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人类智能多元化的观点,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三、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的可能性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到幼儿园环境的色彩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也发现:目前的幼儿园在色彩布置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例如,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色彩的鲜艳与明亮;有的在色彩的搭配上比较的死板,缺乏生动性;有的幼儿园则过于追求色彩的丰富性,甚至产生的“色彩污染”的现象;还有的幼儿园在色彩布置中存在了安全隐患,例如使用大量的彩漆进行涂刷墙面与大型玩具等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可能性的改进对策:
(一)幼儿园环境应按照不同的年龄班级进行色彩布置
正如前面的影响因素中所论述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幼儿园中都没有体现。
(二)幼儿园环境应按照其不同的功能进行色彩布置
根据我国幼儿园的一些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那么就教室而言,因其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场所,因此可以选择将教室的墙面布置为浅米黄色或是浅粉红色这样的稍微偏亮的暖色调,这样可以有效刺激幼儿适度的积极性而不会过于兴奋。幼儿的睡眠室就需要保障幼儿的精神安宁与平静,采用过于亮丽的色彩和过于细碎的搭配都容易让幼儿兴奋,因而应采用避光性较好的冷色调色彩,同时睡眠室的墙面不宜出现过多的色彩变化,避免影响幼儿的休息质量。笔者所观察的大部分幼儿园的用餐区和教学区都是合一的,这可能要归因于园舍大小或是其他客观条件。虽然墙面不宜随便改动,但是可以在幼儿午餐时铺上橙色或是黄色这样能刺激幼儿食欲的桌布。但是,也有研究者提出,在教师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时,白色是最好的选择,有“干净、安心”的感受,教师可以用白色桌布“铺色”,同时放下半透明的羽纱白窗帘。而对于一些户内的活动室,则可以布置尽量丰富多彩的颜色,从而可以提高幼儿精神的兴奋度。
总之,要提高对色彩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的重视,对环境中的颜色要尽可能的因幼儿年龄特点和环境的不同功能而不同,不能简单的为了省事而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种色彩,也不能为了完全为了盈利、为了迎合家长而把色彩布置得过分夸张与鲜艳。
参考文献
[1]李春徽.色彩在现代城市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2007
[2]张碚贝,黄静.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研究[J].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9(12)
[3]陈捷频.幼教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唐珏璇.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与幼儿心理[J].戏剧之家,2010(06)
[5]金湄.走进彩色的世界——幼儿色彩感知觉的特点与培养[J].幼儿教育,1995(12)
[6]许舒.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1(01)
[7]瞿育廉.色彩在幼儿园房舍装饰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1991
[8]李可润.幼儿园室内空间中的色彩研究[J].艺术随谈,2011(01)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环境色彩 策略
孩子被“抛”进幼儿园这一空间正如人是被“抛”进世界的空间一样,他需要在这一空间中找到可以立足的点,然后依据这一点上扎下根。因此,幼儿园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在这一空间内感受到亲切感和想要逗留的诱惑力。以下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空间环境中的色彩布置的影响因素以及色彩布置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色彩
(一)色彩的概念
日常语言中所指的“色彩”一词,系指色光在我们视网膜上所引起的一切色觉,统称为“色彩”。长期以来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色彩的三个要素来准确科学的描述色彩,即包括色相、明度、彩度。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样貌,用以区分颜色的不同种类;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是色彩感觉的鲜灰程度。红、黄、蓝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三原色,也叫做纯色。实际的运用中纯色的使用并不多,而多是两种或以上的颜色混合成的色彩。
(二)色彩的作用
在成长发展的历程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感知觉与外部的世界进行着相互作用,包括嗅觉、触觉、味觉、视觉、运动觉、听觉等等,其中,视觉占据了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她认为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以此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为进行更加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环境中色彩布置的影响因素
幼儿是幼儿园环境中的主体,因此在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色彩布置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幼儿对色彩的偏好
国外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在那些通常所说的“颜色好看”的房间(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里,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颜色难看”的房间(如白色、黑色、褐色)里,孩子们的智商都比平时低。并且,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儿童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儿童普遍变得迟钝了。另外,我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3-6 岁幼儿最初喜欢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从这种偏爱转变到对“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的偏爱”。整个学前阶段的儿童,都普遍表现为更喜欢暖色,而且幼儿对色彩的轻重识别力较强,多数幼儿能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色彩的轻重感觉越来越强烈准确。幼儿到6岁以后在颜色偏爱上还会出现性别差异:男孩子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孩子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色彩布置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对于颜色的偏爱。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考虑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人类智能多元化的观点,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三、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的可能性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到幼儿园环境的色彩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也发现:目前的幼儿园在色彩布置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例如,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色彩的鲜艳与明亮;有的在色彩的搭配上比较的死板,缺乏生动性;有的幼儿园则过于追求色彩的丰富性,甚至产生的“色彩污染”的现象;还有的幼儿园在色彩布置中存在了安全隐患,例如使用大量的彩漆进行涂刷墙面与大型玩具等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可能性的改进对策:
(一)幼儿园环境应按照不同的年龄班级进行色彩布置
正如前面的影响因素中所论述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幼儿园中都没有体现。
(二)幼儿园环境应按照其不同的功能进行色彩布置
根据我国幼儿园的一些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那么就教室而言,因其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场所,因此可以选择将教室的墙面布置为浅米黄色或是浅粉红色这样的稍微偏亮的暖色调,这样可以有效刺激幼儿适度的积极性而不会过于兴奋。幼儿的睡眠室就需要保障幼儿的精神安宁与平静,采用过于亮丽的色彩和过于细碎的搭配都容易让幼儿兴奋,因而应采用避光性较好的冷色调色彩,同时睡眠室的墙面不宜出现过多的色彩变化,避免影响幼儿的休息质量。笔者所观察的大部分幼儿园的用餐区和教学区都是合一的,这可能要归因于园舍大小或是其他客观条件。虽然墙面不宜随便改动,但是可以在幼儿午餐时铺上橙色或是黄色这样能刺激幼儿食欲的桌布。但是,也有研究者提出,在教师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时,白色是最好的选择,有“干净、安心”的感受,教师可以用白色桌布“铺色”,同时放下半透明的羽纱白窗帘。而对于一些户内的活动室,则可以布置尽量丰富多彩的颜色,从而可以提高幼儿精神的兴奋度。
总之,要提高对色彩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的重视,对环境中的颜色要尽可能的因幼儿年龄特点和环境的不同功能而不同,不能简单的为了省事而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种色彩,也不能为了完全为了盈利、为了迎合家长而把色彩布置得过分夸张与鲜艳。
参考文献
[1]李春徽.色彩在现代城市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2007
[2]张碚贝,黄静.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研究[J].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9(12)
[3]陈捷频.幼教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唐珏璇.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与幼儿心理[J].戏剧之家,2010(06)
[5]金湄.走进彩色的世界——幼儿色彩感知觉的特点与培养[J].幼儿教育,1995(12)
[6]许舒.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1(01)
[7]瞿育廉.色彩在幼儿园房舍装饰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1991
[8]李可润.幼儿园室内空间中的色彩研究[J].艺术随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