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 易旦姐

【机构】 四川省阿坝县卡西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情感、意境等不是文章的附属品,而是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展开思维来领悟与感受的,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有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依靠形象事物来获得感性材料!因此,小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描绘的意境等!多媒体集图文声象于一体,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可以将静止枯燥的文字创设成图文并茂,声象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以图象来激活学生的想象,以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将学生带特定的情境,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与点拨,学生便可以真正的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情感的深切与意境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这些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本质性的内容!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昔日的圆明园,让学生感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在课中再穿插展示圆明园现在是一片废墟,并截取《火烧圆明园》片段,如此强烈的对比,使学生铭记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铭记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这些是语言描述与简单的阅读所不能达到的!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深情地说道:“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你们想亲自去游览一下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我们开始出发了。”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地图,然后描述:“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接着就配乐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同学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又如在教《九寨沟》第二自然段,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五彩池的句子时放一段有关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五彩池的美。(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当小导游,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外延伸,拓宽学习领域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评价一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关注这节课教学知识的容量,课堂效果与课堂知识容量有着重要的联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教师的黑板板书,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语文课堂信息的含量,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可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有关动物再生的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只要我们科学选择,合理运用,就可以使多媒体成为语文教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