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学生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杨利娟 杨 洋
【机构】 (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济源)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现代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以及“学生本位”的高职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学生本位高职教学改革的途径,即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师师交流,构建学生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本位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学生本位 教学改革
Abstract: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standard,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at is the focus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students’ standard", who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students’ standard. Through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tudents, taking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ing the students’ standard wa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aking th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which achieves the education teaching of students’ standard.
Key words: students’standard;teaching reform
随着地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举措的落实,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以中高职衔接作为切入点推进高职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高职教学改革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符合现时代产业特点的技术技能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我国已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改革要加大力度、取得突破,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从在校生人数上看占高等教育的近半壁江山。随着国家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社会对既懂理论,又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意愿逐渐增强,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由于人才录取形式的多样化改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多样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前单一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改变为:具有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历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前类学生有可能已经脱离学校教育多年,在社会相关岗位上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与原先单纯的应届高考生的生源相比,目前高职学生的来源构成明显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二)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差别大
受高职生源复杂化的影响,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明显出现较大差别,按知识层次的不同高职生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已经参加过工作重新返回学校学习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2.中专(中职、技校)对口升学的学生,已经接受过相关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3.高中毕业的学生,有相对扎实的学习基础,但专业知识接近于为零。这一特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授课计划、授课标准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采取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教授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结果只会导致有基础的学生没兴趣,没基础的学生学不懂。
(三)学生自学能力、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整体生源的日益减少和分化,作为高考录取最后一批生源的高职院校,其录取的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有所下降。由于此部分学生大多学习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不确定、长久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欠缺,学习的动力不足,上课积极性、主动性、与老师的配合度较差。
二、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教育部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千多所,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每个地市均有一所职业院校,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数量会更多,在如此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大多重讲授,轻实践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多延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多,学生发言、思考、讨论的时间少,过多地灌输理论导致学生听课兴趣降低,授课效果不是很好。
(二)教学效果评价单一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多还是采用期末出试卷的形式,即便部分课程考虑到专业实践性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中所占比例也低于40%。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盲目性
部分课程教师授课时确实是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展示,但由于学生已有学习习惯的影响,面对需要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时,大多学生表现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不注重新教学手段的使用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媒介工具的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手段开始在教学中推广,但多数院校仅停留在培训学习阶段,很少将这些先进的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三、高职教学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高职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较重
多数教师上课依仍赖于书本知识,总是计划将整本书的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这样就显得课时较为紧张,难免形成教师上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少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提问的机会。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更缺乏学习的动力,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难走出原有的框架。
(二)高职院校经费的不足、教师教科研任务较重
经同行交流探讨发现,由于新兴教学手段对教师备课时的硬件要求较高,比如微课的录制需要有专业的录播系统,而现有的高职院校多数经费较为紧张,大多没有专门购买此类设备,个别院校虽然有设备但数量也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全校教师的使用。另外单个任课教师很难完成任何一门课程的微课录制,一般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且需要充足的时间。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任务、科研任务较重,时间上难以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的相关制度欠缺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教研教改方面缺少制度规范,更没有奖惩措施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单凭教师个人自觉进行学习改进,缺乏持续有效的动力。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在没有制度保证的情况下,大多教师会选择原有的教学模式,如此更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
四、学生为本位高职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引用较多的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派。该流派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由教师单向传授得到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思维过程及其知识建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记忆和背诵。学生才是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由此可见该学派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还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自我决定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些理论虽站在各自理论角度和基础上进行分析,但均提出了一个共同观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五、学生本位高职教学改革的途径
高校教师的主要历史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未来的社会生存能力、适应能力,这需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我学习、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结合社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分析,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根据学生生源结构、知识结构日益复杂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知识接受能力的目标,既能增强接受能力差学生的信心,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高要求。目前,有院校正在积极研究尝试“分层次”教学,即将学生按照入校时的成绩进行组班,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这便是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据调查此种模式已经初显成效。
(二)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摈弃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前设计好上课的各个环节,做好每一节课的导演,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参与每一次内容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供学生讨论的学习资源,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帮助学生逐步改变旧有的学习习惯,完全适应主角的定位。
(三)巧妙利用新媒体服务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达方式冲击着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一根粉笔,三尺讲台”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需求,随着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普遍使用,教师也可以借此平台向学生传授知识。近几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开发使用,既是顺应网络时代教学的新需求,又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停留在网络上的时间明显较长,如何利用这些新兴的网络教学媒介更好的服务教学确实值得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四)加强师师、师生沟通交流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职院校教师要经常开展同行间的交流学习,互相听、评课,互相观摩学习,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交流可以渗透到每一次课上、课下,时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感受反馈,以及学生提供的可行性建议,经探讨论证能够改革实施的,可以按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改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师生信息交流的对称、无障碍。
(五)构建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标准要以学生为本,评价手段要多样化,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适当增加学生课内、外实践(训)的分值,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加强经费支持,完善制度规范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为教师创造条件,增加教研教改项目的经费预算投入,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来营造人人愿意参与,人人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生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教师的每节课均要科学设计,保证教师、学生各自的参与度,不可成为老师一人的舞台,更不可将时间全放给学生,由师生交互成为课堂主体,综合多种教学评价手段,达到最优授课效果,以实现高职教学改革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田华银 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探析--基于学生能力本位理念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5.6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家胜 论学生本位教学理念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5.1
[4] 张淼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学生评价探究[J] 2015.2
[5]“十三五”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阶段特征前瞻分析 中国高校之窗 2015-10-29
关键词:学生本位 教学改革
Abstract: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standard,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at is the focus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students’ standard", who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students’ standard. Through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tudents, taking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ing the students’ standard wa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aking th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which achieves the education teaching of students’ standard.
Key words: students’standard;teaching reform
随着地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举措的落实,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以中高职衔接作为切入点推进高职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高职教学改革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符合现时代产业特点的技术技能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我国已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改革要加大力度、取得突破,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从在校生人数上看占高等教育的近半壁江山。随着国家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社会对既懂理论,又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意愿逐渐增强,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由于人才录取形式的多样化改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多样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前单一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改变为:具有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历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前类学生有可能已经脱离学校教育多年,在社会相关岗位上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与原先单纯的应届高考生的生源相比,目前高职学生的来源构成明显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二)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差别大
受高职生源复杂化的影响,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明显出现较大差别,按知识层次的不同高职生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已经参加过工作重新返回学校学习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2.中专(中职、技校)对口升学的学生,已经接受过相关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3.高中毕业的学生,有相对扎实的学习基础,但专业知识接近于为零。这一特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授课计划、授课标准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采取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教授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结果只会导致有基础的学生没兴趣,没基础的学生学不懂。
(三)学生自学能力、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整体生源的日益减少和分化,作为高考录取最后一批生源的高职院校,其录取的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有所下降。由于此部分学生大多学习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不确定、长久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欠缺,学习的动力不足,上课积极性、主动性、与老师的配合度较差。
二、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教育部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千多所,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每个地市均有一所职业院校,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数量会更多,在如此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大多重讲授,轻实践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多延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多,学生发言、思考、讨论的时间少,过多地灌输理论导致学生听课兴趣降低,授课效果不是很好。
(二)教学效果评价单一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多还是采用期末出试卷的形式,即便部分课程考虑到专业实践性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中所占比例也低于40%。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盲目性
部分课程教师授课时确实是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展示,但由于学生已有学习习惯的影响,面对需要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时,大多学生表现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不注重新教学手段的使用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媒介工具的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手段开始在教学中推广,但多数院校仅停留在培训学习阶段,很少将这些先进的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三、高职教学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高职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较重
多数教师上课依仍赖于书本知识,总是计划将整本书的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这样就显得课时较为紧张,难免形成教师上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少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提问的机会。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更缺乏学习的动力,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难走出原有的框架。
(二)高职院校经费的不足、教师教科研任务较重
经同行交流探讨发现,由于新兴教学手段对教师备课时的硬件要求较高,比如微课的录制需要有专业的录播系统,而现有的高职院校多数经费较为紧张,大多没有专门购买此类设备,个别院校虽然有设备但数量也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全校教师的使用。另外单个任课教师很难完成任何一门课程的微课录制,一般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且需要充足的时间。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任务、科研任务较重,时间上难以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的相关制度欠缺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教研教改方面缺少制度规范,更没有奖惩措施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单凭教师个人自觉进行学习改进,缺乏持续有效的动力。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在没有制度保证的情况下,大多教师会选择原有的教学模式,如此更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
四、学生为本位高职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引用较多的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派。该流派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由教师单向传授得到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思维过程及其知识建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记忆和背诵。学生才是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由此可见该学派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还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自我决定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些理论虽站在各自理论角度和基础上进行分析,但均提出了一个共同观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五、学生本位高职教学改革的途径
高校教师的主要历史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未来的社会生存能力、适应能力,这需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我学习、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结合社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分析,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根据学生生源结构、知识结构日益复杂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知识接受能力的目标,既能增强接受能力差学生的信心,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高要求。目前,有院校正在积极研究尝试“分层次”教学,即将学生按照入校时的成绩进行组班,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这便是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据调查此种模式已经初显成效。
(二)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摈弃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前设计好上课的各个环节,做好每一节课的导演,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参与每一次内容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供学生讨论的学习资源,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帮助学生逐步改变旧有的学习习惯,完全适应主角的定位。
(三)巧妙利用新媒体服务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达方式冲击着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一根粉笔,三尺讲台”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需求,随着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普遍使用,教师也可以借此平台向学生传授知识。近几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开发使用,既是顺应网络时代教学的新需求,又突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停留在网络上的时间明显较长,如何利用这些新兴的网络教学媒介更好的服务教学确实值得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四)加强师师、师生沟通交流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职院校教师要经常开展同行间的交流学习,互相听、评课,互相观摩学习,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交流可以渗透到每一次课上、课下,时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感受反馈,以及学生提供的可行性建议,经探讨论证能够改革实施的,可以按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改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师生信息交流的对称、无障碍。
(五)构建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标准要以学生为本,评价手段要多样化,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适当增加学生课内、外实践(训)的分值,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加强经费支持,完善制度规范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为教师创造条件,增加教研教改项目的经费预算投入,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来营造人人愿意参与,人人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生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教师的每节课均要科学设计,保证教师、学生各自的参与度,不可成为老师一人的舞台,更不可将时间全放给学生,由师生交互成为课堂主体,综合多种教学评价手段,达到最优授课效果,以实现高职教学改革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田华银 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探析--基于学生能力本位理念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5.6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家胜 论学生本位教学理念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5.1
[4] 张淼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学生评价探究[J] 2015.2
[5]“十三五”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阶段特征前瞻分析 中国高校之窗 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