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方剂学课程特质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调查与分析

【作者】 王 燕

【机构】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方剂学》课程采用基于内容特质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实施,并进行实施结果调研,探讨适于中药高职学生接受的《方剂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方剂学  课程特质  教学策略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具有抽象化,理论性强,逻辑规律不易总结的特质,若一贯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易感课堂枯燥,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根据方剂学不同特质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并考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展开不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文就实施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1 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1.1 调查对象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对本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五年制高职2013级1个班,康保专业三年制中专2013级1个班,共有学生92人,实施了根据方剂学课程特质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1.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围绕《方剂学》教学实施情况、效果、满意度等方面[1]进行。
  1.3 问卷的收集
  《方剂学》课程学习结束,向学习《方剂学》学生发放问卷92份,其中98%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90份,有效率98%。
  1.4 资料统计方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归类、统计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 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本次共获得90 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 学生学习《方剂学》的整体印象的调查
  2.1.1 学生对《方剂学》的喜欢度
  表1  学生对《方剂学》的喜欢度(n,%)
  



            

  学生第一位喜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占36%(A);第二位为《中药学》,占27%(B);第三位为《药用植物学》,占20%(C);第四位为方剂学,占12%(D);对中药炮制学(E),中药鉴定学(F)的喜欢比例不高(如表1)。分析原因,学生由于处于二年级阶段,一些专业课程未接触,不能全面评价对课程的兴趣程度。但总体来看学生对学习《方剂学》的兴趣不高。
  2.1.2 学生认为《方剂学》课程特点
  表2  学生认为《方剂学》课程特点(n,%)
 




  
  78%(A)学生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需背诵的内容多。12%(B)学生认为该课程知识点间有逻辑性联系(如表2)。可见,理论性强,背诵内容多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如何解决知识点的记忆成为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只单一讲授,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可以接受,必会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大原因。因此课堂教学要围绕解决如何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开展。此外,因其有逻辑性关系,也提示教师可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利用逻辑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2.1.3 学生认为学习《方剂学》难易程度
  表3 学生认为学习《方剂学》难易程度  (n,%)
  


  认为难易度可以接受的占59%(B);认为难于学习记忆的占31%(C)(如表3)。可见,本门课程如若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2.1.4 学生在学期结束反馈对本门课的态度
  表4  学生在学期结束反馈对本门课的态度(n,%)
 



  51%(B)的同学反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增加学习兴趣;24%(A)同学觉得有趣,喜欢学;20%(C)同学为了完成任务而做;5%(D)同学觉得没有兴趣(如表4)。可见,在适宜教学方式的带领下改变了学生最初对《方剂学》学习兴趣不足的态度,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提示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力增强。
  2.2 适宜教学方式的调查
  2.2.1 对教学方式的选择
  表5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选择  (n,%)
 


  87%(B)的学生选择愿意根据学习内容变换多种形式学习本门课程,13%(A)选择传统单一讲授式(如表5)。可见,大部分学生已经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课堂中来,部分同学还习惯于传统教师讲授,提示在课堂授课方式中还要保留教授方式,但教师要对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甄选,精讲,对讲授的比例进行把控,将更多形式的学习方法带入课堂。
  2.2.2 对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调查
  表6 学生对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接受度调查(n,%)




  表7 学生对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调查  (n,%)
 




  有56%(A)的学生有兴趣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如表6)。其中50%(A)的学生在小组活动研讨时成员分工明确,31%(B)的学生有时会有成员分工研讨,19%(C)的学生直接讨论(如表7)。可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还需要教师指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及效果。
  2.2.3 其他教学方式调查
  表8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接受度调查  (n,%)





  表9学生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接受度调查   (n,%)
 



  表10 学生对其他教学法接受度调查   (n,%)
 

        



  
  表11  学生对多种教学法接受度调查   (n,%)
  
                         15                          

  对案例法教学有66%(A)的学生感兴趣(如表8)。对任务驱动教学有59%(A)的学生感兴趣(如表9)。27%(E)学生喜欢观看图片、视频;24%(B)学生喜欢小组合作;21%(C)学生喜欢案例表演;16%(A)的学生喜欢教师讲授;8%(D)喜欢任务驱动学习;6%(F)喜欢习题(如表10)。并且74%(A)的学生认为多种教学方式的加入能够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如表11)。结果提示,学生对于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更喜欢,其次为能与伙伴交流式的学习方式,再次为参与性强的情景模拟式学习,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和指导也是必要的。在课堂实施运用后,学生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给予了肯定。
  2.3 教学效果的调查
  2.3.1对本学期的教学方式满意度
  表12学生对本学期的教学方式满意度 (n,%)
  



  53%(A)的学生对本学期的教学方式满意,41%(C)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5%(B)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如表12)。可见,学生对本学期本门课程学习过程整体适应,部分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可能还未适应。
  2.3.2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表13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调查(n,%)
       



  50%(C)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能够通过考试;26%(B)学生掌握较好,掌握理解多学的重点知识;10%(D)学生掌握非常好,全面掌握知识要点;14%(A)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掌握,通过考试困难(如表13)。总体来说,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实际期末考试通过率为98%,教学效果较好。
  2.3.3 对素质能力的提高
  表14  学生对素质能力的提高调查(n,%)
  



                   

  25%(C)学生认为提高了演讲能力;22%(F)学生认为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18%(D)学生认为提高了组织力;16%(A)学生认为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3%(B)自学教材能力;6%(E)学生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如表14)。可见,多种教学方式的参与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全方位职业素质能力。
  3 讨论
  本次问卷分别调查了五年制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以及三年制中专康保专业学生。学生年龄在15-17岁,此年龄段学生自学能力稍弱,对于《方剂学》这门理论性强,逻辑规律难于寻找的特质类型课程,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方剂学》的整体印象为理论性强,背诵知识较多,学习有难度,在同类课程中学习兴趣不高。在对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学生喜欢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授课,喜欢形象化的教学资源素材,如图片、视频;喜欢参与性强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但学生在这些学习方法的主动学习意识稍差,需要教师给(下转第29页)(上接第5页)予指导。从教学效果的调查来看,学生对多元化教学的课堂满意度为95%,自认为教学目标达标率为86%,同时学生认为这种打破传统单一讲授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对个人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根据方剂学课程特质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是较为成功的。从实践教学过程来看,因为课堂中小组间的竞赛、辩论,案例表演的趣味性,利用计算机软件总结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地位也由主体的讲授变为了主导的启发引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质来选择教学方法,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对基于课程特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持欢迎态度,认可度高,因此,相关教学改革有很好的显示基础,值得推广进行。课程建设是一个大工程,《方剂学》是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连接中医基础与临床应用之间的一门桥梁课。学在当前中医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努力践行不同方法和手段来推进教学模式[2]。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仁教师共同努力,分析研究人才需求,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注重课堂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教育现代化理念深入到全体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鸣,金晓东等.高职高专中药方剂学实践教学模式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80-81.
  [2]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育,2007,3:79-80.
  *课题项目: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支持项目(GR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