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

【作者】 区玉冰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曲告纳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实际 教学  
  在生活情境中组织数学教学。首先向儿童呈现一个真实的或具有现实性的生活情境,当儿童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时.尤其还可能是一个他们常常在思考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就会投入更大的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去主动探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假设论证、操作实验等活动,获得问题解决。并在进一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只有这样,儿童才有可能去有效地发现普通的数学规则和特殊情境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圆的初步认识”,在通常的教学组织中,一般都是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哪些物体含有圆形的,然后就让学生按教材给出的规则、方法和顺序去尝试用圆规画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是圆形的?这些在学习中很难体验并获得理解的。假如我们呈现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正在做一个游戏,有一面小红旗插在地上、然后有一排小朋友排列在红旗的正前方,等老师发出口令后,大家都奔上前去夺这面红旗,以夺到者为胜。学生就会立刻提出异议,这样的游戏方法不公平,理由是每一个人到达红旗的距离不相等。那么,怎样解决最合理呢?思考、讨论,尝试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就很容易使学生能体悟到圆的基本特性。对教师来说,将知识合理的组织并运用恰当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且需要儿童去探究的生活性课题。 
  让学生在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1)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如果我们能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真正联系;认识到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就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并把我在超市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学生。“鲜橙汁”、“桑葚汁”、“胡萝卜汁”三种饮料的果汁度分别是30%、50%、67%,以“你认为什么饮料果汁含量最高?怎样才能看出来?你认为喝哪一种饮料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认识到果汁度就是果汁量占饮料总量的百分比,而且还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到应用的全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实例,使学生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学生们在生活中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实生活中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起来与数学知识无关.但只要认真仔细地分析,将许多素材进行取舍,也可能成为数学问题。例如,汽车、电梯、钟表这些物体.看起来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却不难发现它们与数学中“平移“旋转”有关。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2)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3)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由于参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一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将课内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变流,把自己实践调查的内容以数学应用为名写下记录。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平面几何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建筑物数学问题”的实践调查。(1)分组分别对本校教室的门窗、走廊等,从其形状、大小、高度、建筑材料、占地面积等方面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资料。(2)小组进行观察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讨论交流、提出探索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门或窗的形状为什么是长方形?教室的门、窗的面积多大比较合适?为什么?教室的面积多大比较台适? (3)全班听取各组汇报后,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各组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提出:根据这项实践调查活动,让人人都动手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总之,数学要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服务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学生就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转变成有趣的数学习。学生也乐于学习,运用数学于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话中的重要性。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