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 付用华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大兴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之后,本人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过程也是一种美的过程!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可通过教师的语言加工后也存在无穷无尽的艺术性。说它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特点;说它是一门巧妙的艺术,是因为数学课堂教学要依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有赖于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浴春风,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得到艺术享受。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教学语言来组织课堂教学,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要将自已的“知”.转让为学生的“知”,必须依靠语言;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育人,也必须依靠语言。特别是数学教学,本身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几年的工作积累,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在基层工作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数学教师对“扩大了'和“扩大到'理解混为一谈。如“3”扩大到它的9倍,应该是:3×9=27;而“3”扩大了9倍,应该是3十3×9=30。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来自于教师自身教学文化的自我修养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课堂用语的严格训练,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语言,不可信口开河。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具有诱发激励的作用。教师在教学重难点处应用启发式语言来激励学生。如“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哪个来帮帮老师”等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完成任务的个别同学,教师要如百年不见的朋友般亲热地去感谢学生。让学生在乐于助人中学会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体现变异性。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体现变异性,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导言设计要多样化。如:开门见山,点出课题;层层设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等,这些导言的灵活运用,都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求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形式表述。例如:“甲有5个苹果,乙有25个苹果”中的“乙有25个苹果”能不能换另一种说法?学生百思不解,我马上提示;如“妈妈”一词能不能换另一个称呼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叫答:“母亲,”“好,照这样的方法去完成这个题。'学生马上说出来:“乙比甲多20个苹果”“甲比乙少20个苹果”“乙的苹果个数是甲的5倍”等等。.从而达到同一问题多角度、多形式理解的目的。再次,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变异性,还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起伏跌宕。一方面,要注意停顿的运用,它是保证说话清楚、加深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生领会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来源;另一方面,要注意节奏和重音处理。一般体现在讲课的快慢和强弱上,讲课时重难点要“重锤打”加深印象,关键地方,重复几句,枝节问题一点而过,同时讲课音调要轻重结合,高低错落有致。一堂课如一首歌,要有高潮,有低潮,有感情,这样学生才集中注意力。再一方面,语言的变异性还通过语气的使用来实现。在讲课时注意使用叙述、疑间、祈使、感叹等语气来加深感情色彩、讲授的生动及感染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性。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许多小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师未能很好把握数学知识中许多有趣的东西,可以用新鲜、奇特、形象等有趣的数学语言加以引导,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有人对教师的语言作了概括:“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心里。”从而,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上几方面下工夫来优化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添色加彩,不断美化、活化课堂教学,给学生创建一个学乐、乐学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