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作者】 毛 林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丰富课程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改进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信息,对学生的视野拓宽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使用信息技术的实际以及程度,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还能够有效充实课堂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的《品德和社会》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注重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能够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情景变得更加直观,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参与思考,能够获取较多的知识,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牢记程度。
  2、运用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可以运用多种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可以运用视频、声音、图片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调动视觉、听觉等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把《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课堂教学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进行引导性总结,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教学课堂充满了色彩,不在枯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面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知识的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各种知识方面的视频或者图片以及音乐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新知识的洗礼,并且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看就完成了新知识的接受,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4、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永远都不能忘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能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激烈讨论下,充分培养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身实践探讨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的具有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跟上时代潮流,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能够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虹.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4,(4):87-87.
  [2]张世友,吴绍容.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整合[J].科学咨询,2015,(8):100-101. 
  [3]蒋建英.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研究[J].高考,201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