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王玉山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曲告纳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途径,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丰富表象,以形激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诱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阅读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写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从而提高教学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更宽的道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小学语文《看月食》一文的教学中,月食的成因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效率,我制作了能体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动规律动态课件,同时,还特意突出了地球的阴影。教学时,操作课件,月亮由于饶地球转,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能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等完全进入影子,即形成了月食……学生通过亲眼看,一下子便明白了月食的成因,真是省时省力。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协同运用,确实能使重点突出,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可以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可以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猫》是一篇介绍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学录像里的猫性格古怪、贪玩…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猫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边看,我一边请学生说说猫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表述着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帮助,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信心和兴趣,培养了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写“雪景”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有关描写雪景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配合一些图片、动画、录像等观察,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和谴词造句的微妙。具体写作时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遇到一些疑惑的地方通过网络查阅解决。这样指导写作,学生就不会感到作文是那样难了。
  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